佛要救你

(彌陀要解學習之一∼有關助念的問題)

 

道證法師講述

—西元2001年對台灣大學彌陀要解學習班電話授課—

 

「彌陀要解學習」系列出版品出版緣起及說明

緣起

助念存心

對佛的認識,和無障礙的信心

最偉大的助念團!

如何超越業障?——體會佛的慈悲,和大力

唯一的障礙

佛號——佛給的金剛鑽!佛「大力」的全體展現!

接受佛的慈悲(大願救度)——木柴點著了火(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是佛慈悲有神通,非我有功夫!

以信願引發信願

注意檢查內心的念頭

別唱高調,說風涼話;先將心比心,自我反省

奇妙的轉折——由激動回歸信願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順情而化

即凡心是佛心

也可憶佛念佛

佛的強力保證

至心信樂

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能否「臨時」助念,勸往生?

以事例來說明

 

「彌陀要解學習」系列出版品出版緣起及說明

台灣大學彌陀要解學習班  恭寫 

 

一切法從因緣生。或許是台灣大學晨曦社的童子們,宿世的善根成熟,今生才有緣親身受教於  上道下證法師。兩年半以來,在  恩師的教導下,經歷了一程豐碩的學法之旅,高潮迭起,應接不暇。 恩師給晨曦社極樂童子的教導中,最核心的則莫過於學習彌陀要解。

 

學習彌陀要解的緣起是童子們曾經聽  恩師說:「時常會遇到一些學佛的朋友,問起有關淨土法門的問題,大家的問題,大同小異,而答案其實都已經明明白白寫在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當中。如果大家能撥出時間,用些功夫,把要解讀熟,那麼,很多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恩師又說:「印光大師對要解實在是讚歎到了極點,他說:『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以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註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說真的,像我這麼冥頑不靈的人,如果沒有蓮池大師的疏鈔,和蕅益大師的要解,這些大著來闡述經的涵義,說什麼我也沒辦法體會阿彌陀經的奧秘。如果不能體會,就不可能有真實的信心,那麼,遇到得癌症,在生死關頭的大考驗,就真的會束手無策,而且就像蕅祖說的:『石火電光,措手不及。』......

 

我自己生病之後,面對生死考驗而念佛,得到要解的幫助實在很大,內心感恩莫名。因為蕅祖的開示,使我們能夠確立正知見,才能生起信心;對佛力和智慧能夠深信,才能深信佛名號的功德;對名號的功德能深信、深入體會,才能發起大願來持名;每念一聲佛才都具足信心、願力。由信願發出的佛號,力量自然不同,自然強大。」

 

童子們深深體會熟讀要解和領悟要解的奧祕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遂向  恩師啟請,而成立了「彌陀要解學習班」。

 

因為地緣的關係,「要解學習班」上課方式是每週拍攝童子們在台北上課的情形,寄給  恩師,恩師再就學習的情況,以及童子們的提問,作特別開示。有時是  恩師親自北上或電話開示,有時是童子們南下請法。這其中留下了珍貴的法寶,都是  恩師針對童子們的疑問,而對淨土法門很關鍵的問題所作的開示。

 

恩師教理透徹,思路清晰,童子們提出的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恩師都一一清楚明白地回答,讓人豁然開朗。把糊塗得像一團漿糊一樣的問題,一一理出頭緒,真讓人嘆為觀止,聽後心境清明,踊躍無量。恩師每做一件事都全力以赴,盡心又盡力,所以這些開示在童子們心目中都是值得傳諸後世的經典之作。童子們遂發心整理成文字稿,恭請  恩師修改,準備出版。未料這一系列的書尚未出版,恩師遽然撒手西去。童子們為了報佛恩、報師恩,很想和大家分享這些豐盛的法筵,同沐  恩師法雨,同享法樂。

 

這一系列的書和錄音帶有一特色:因為  恩師是針對彌陀要解學習所作的講解,所以引用的經論,以彌陀要解為主。為了顯明此一特色,同時,體念  恩師在世時曾出版過「毛毛蟲變蝴蝶」一系列書的風格,故標為另一系列的套書和錄音帶,而以「彌陀要解學習」的名稱來出版。

 

恩師在世時,童子們發心背誦要解。恩師體念童子們,為便利學習,特別親自恭誦彌陀要解,有語音光碟和錄音帶均已出版。回憶初次聽聞此要解的讀誦帶,確實感覺到聞經真是人間至樂之事,而且百聽不厭。

 

最後,謹祈求三寶和  恩師加持,此「彌陀要解學習」一系列的書、語音光碟及錄音帶得以順利出版,供養大眾;並引用蕅祖要解的迴向文來祝願:

 

「所願一句一字,咸作資糧,一見一聞,同階不退;信疑皆植道種,讚謗等歸解脫。」

 

緣起

 

諸位菩薩,我們今天來談一談有關助念的問題。談這個問題,緣起是—因為台灣科技大學有一位學長叫做純華,她遭遇到車禍,車禍使她傷得很重,送到醫院,經過醫生極力急救,卻回生乏術。醫生請家屬們準備後事,而台科大的同學們,和台灣大學要解班的「童子」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稱童子。)大家看到同學遭遇這樣的困難,面臨這生死的大關,都紛紛發起了高度的友愛,發起了極度的慈悲,要去為她助念,希望她能夠平平穩穩地走過這生死的大關,大家都很希望純華同學能夠在大家熱誠的溫暖護念當中,回到阿彌陀佛的故鄉,牽到阿彌陀佛慈悲的手。

 

然而,孩子們大家雖然有著很誠懇的發心,卻缺乏助念的經驗,所以大家就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研究著怎麼樣幫助朋友,末學非常感動於大家的真誠流露,所以也參加了這一次的研討。因為助念往生,這個問題是「很要緊」,又「很要鬆」的,(所謂「很要緊」——是要緊登極樂;而「很要鬆」—是要鬆開娑婆。)既然是很要緊、又很要鬆,所以就這個問題跟大家談一談。看大家去為純華同學助念都很真誠流露,而且很能體諒朋友和家屬,講勸念佛的話也講得很懇切,大家莫道一念輕微,我們發願發得很真切的話,那力量是很大的。我們讀阿彌陀經要解五重玄義「辨體」這一段,也知道這一念心的體性,是橫遍十方,又豎窮三際,因此我們所起的任何一個小念頭,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要善用心。

 

因為當純華瀕臨危險的時候,有些佛教徒不忍心看她多受折騰,就建議早點幫她把氣管插管拔掉,而病人的眷屬通常很不忍心、很捨不得,常常在病人臨終的時候,會為這個問題起爭議,晨曦社的孩子們也為此起了疑問,問起末學的看法。

 

末學覺得助念的要點,應該要把握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所講的——「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這句話。

 

既然是「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那麼往生與否——並不在「氣管插管」之有無,也不在「器官捐贈」之有無,也不在「念佛資歷」之長短,也不在「念佛功夫」之高下,

 

☆只是在「佛要救你,你到底願不願意被救?」

☆就在這個「願」和「不願」的問題。

 

如果我們信願堅固,即使有氣管插管,也能夠往生;(大家想想,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怎麼會看一個人有氣管插管,就不來接他呢?)有器官捐贈,也可以往生;甚至意外突然死亡,也可以往生。(這是說:「如果信願堅固的話。」)

 

反過來,如果沒有信願的話,留著氣管插管,也不會往生;故意早拔插管,也不會往生;就算器官都保存得很良好,都沒有捐贈掉,也不會往生!(只是會斷氣死掉,去輪迴而已。)

 

末學這樣講,目的並不是在鼓勵大體捐贈,或贊成臨終作氣管切開插管,而是去助念時,我們所遇的狀況,常是「已成定局」——比如「已捐贈」,或「已插管」等等,所以,並沒有機會讓我們去決定「要不要」、「該不該」,也沒有時間讓我們去討論爭議。(比如純華就是「已插管」急救。)因而,也只能就當時「已成定局」之狀況為立足點,來提起信願念佛。

 

我們的心念焦點,就要放在「信願念佛」,心念不要放在「插管啊、器官啊」,這些枝末的問題,這是我們助念要注意的觀念。

 

講到這裡,先提一件真實的事例:有一天下午,末學和台大晨曦社一群教授、學生,到大林慈濟醫院,要去探望社員(棒棒學長)的妹妹,我們一行人,本來要到「外科加護病房」,可是正要搭電梯時,恰逢該電梯前在洗地板,滿地泡沫,於是改道,去搭乘另一電梯,按鍵無誤,而電梯門一開,卻是——心蓮病房(癌症末期病房)。

 

末學知心蓮病房,不開放參觀,故不敢入,因此,又改乘另一座電梯,仍按外科那樓,可是很奇怪,門一開,又是——心蓮病房。

 

第三次,還是如此,而且,電梯口,又有慈濟委員志工,以無比親切笑容,熱誠請我們去觀賞—她們為癌病人的手語演出——愛灑人間,「盛情不忍卻」之下,我們就應邀入座,用心來體會學習。看到眼前,臉上有太腫瘤的病人,坐在那兒聆聽志工的法音宣流——

 

當她們唱到:「他們默默,憐視著人間,他們不忍,地球受毀傷,他們心疼,蒼生多苦難,他們永遠陪伴,膚慰人間。」末學已忍不住串串滴落的熱淚,正擦著淚永,忽然有一位素不相識的女士,恭恭敬敬來跪在末學面前說:「師父,可不可以請您到病房,為家母開示?」(她是見到有出家人出現在病房,就把握機會來請求,而末學以為是——因一般癌病人,多半心情不好,所以家屬來請出家人,去勉勵安慰一下。)

 

這當然義不容辭,可是遵守慈濟規矩,末學還是先請問志工菩薩,徵得同意,而一入病房,才知道——這位病人由早上就已昏迷不醒,而且眼睛時而會往上吊、轉動,又持續發出陣陣呻吟聲,好像「受苦難言」的樣子。

 

當時,末學剛第一眼見到病人,竟覺得有點面熟?——阿彌陀佛!想起來了!過去偶然間,和她曾有一面之緣——幾個月前,末學為其他緣故到慈濟,無意中路過她的病床,當時她躺著,而一瞥見有出家人經過,就不顧身上有許多的點滴插管,立刻奮力撐起來,要下床頂禮這素不相識的出家人。

 

末學見狀,很不忍心,急說:「免禮。」一面上前去扶她躺下,她就順意躺下,但合掌含笑,為「沒有頂禮」致歉,當時末學很感動,稱讚她,所以,旁邊的一位志工菩薩,就隨緣介紹說:「這位病患,是慈濟委員,而且她已簽字捐出大體,要供醫學院解剖用。」因為她對三寶的恭敬流露,和捐大體的事,使末學印象特別深刻,沒想到——事隔幾個月,再見面,她已昏迷,瀕臨命終,而她那「未完成的一拜」,也種下了今日臨終助念的緣。(大家莫道「一念」輕微,莫道「一拜」輕微啊!)

 

末學請問她千金說:「令堂菩薩平時有什麼罣礙嗎?」她千金說:「沒有,平常她只念著:希望佛菩薩早點來接她往生。」(很好!信願堅強啊!)而末學想起,她「捐大體」的事,不知這臨終的肉體痛苦,會不會使她心亂罣礙?(但她捐大體,已是事實,而在那臨終緊要關頭,不是討論「適宜不適宜」的時候。)與其瞎操心,不如靜下來,提起信心,求佛念佛,所以末學在她身旁,先靜下來念佛,祈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她,加被她臨終無障礙,(此是佛本願,如是祈求則是相應、信受。)也祈求佛加被引導我、左右我,讓我知道為她做什麼。

 

大家一起念佛,說也奇怪,她病房中站滿了一群虔誠念佛的人,竟是錯搭電梯來的!電梯會停錯,因果可一點兒都不錯!連慈濟平日照顧她的護佐也跪在床邊一起念佛,真是她平日信願,不可思議的感召!

 

念佛一陣之後,末學就在她耳邊輕輕說:「您是偉大的菩薩,我們都很尊敬您,既然您已經捐出大體,那麼,您的身體就是『大愛的身體』,不是您的了,大愛的身體,佛菩薩自有安排,因此您不必再為它罣礙,不必再為它受苦,就把大愛的身體,放心交給佛菩薩安排,阿彌陀佛蓮池海會,已經準備了盛大歡迎會,歡迎您,為您頒獎,您趕快去領獎,去極樂世界領獎!」

 

末學講到這裡,原來痛苦呻吟的她,竟停止呻吟,而且笑了起來,還由棉被中伸出手來,摸索著和我握手。但是眼睛還張不開,末學請出懺公恩師加持的大悲水(原來打算帶給棒棒妹妹的),以棉棒沾著大悲水,擦在她眼睛周圍,(心中默禱請阿彌陀佛來為她擦,帶給她光明正念。)末學也沒預期,而才剛擦好——她馬上眨一眨眼,上吊的眼神恢復明正,睜開眼睛!

 

說真的,末學也沒想到,會有這種戲劇性的轉變,真是佛力不可思議,這也證明——「她平日信心念佛,求願往生,臨終即使昏迷不醒,佛也有辦法的!」彌陀大願必會兌現,一切自有巧妙安排,佛菩薩不但安排度她,同時也度我們一群增長信願。

 

您想想,我們一群人,都和她素不相識,而且,末學是要去探望另一人的,竟因「電梯」因緣,全都去為她助念,這不是很奇妙有趣嗎?而念佛之後,她戲劇性的轉變,也給我們極大的信心和鼓勵。

 

她醒來後,問醫師說:「我的身體是不是都壞了?」慈濟的醫師很慈悲,也很婉轉地回答:「我們都很愛您,但這是自然的事。」她聽了之後,就很坦然,請求助念往生,先在慈濟心蓮病房溫馨的助念室,後來又一路念佛,回家,正念分明往生!若以人為力量來安排,我們這群人要由南北會合到大林念佛一支香,可以說很難,她也不知我們各住何處,要如何聯絡上,但她平日的信願念佛,自然感召佛力加被,大家搭錯電梯都同來助念。

 

末學講這件事,是和大家互相勉勵——佛願力不虛,自有巧妙安排,我們只要信佛力、靠佛力,安心念佛就好!擔憂太多的人,就是信心不足,應在「信」上多下功夫,把心的焦點,放在信佛,自然無障礙。佛甚至能由地獄、刀山、劍樹中把我們救出來,令我們安心不亂,往生西方,何況解決人間小小氣管插管,大體捐贈的問題!(這對佛絕對沒問題,凡夫醫生都能麻醉令人不痛,何況是佛來,一定能加被令人不痛不亂。)

 

相信佛自有辦法,才能真安心念佛不亂,臨終的不亂,是佛與聖眾現前慈悲加祐才令心不亂的,是「佛力」的加被,使我們不亂,既是「佛力」,我們有什麼好操心、好討論的?

 

與其瞎操心,不如信心念佛——沒插管(沒傷痛)的,是佛願所攝受,佛力所能接引,有插管(有傷痛)的,也是佛願所攝受,佛力所能接引。臨終緊要關頭,只要快提起信心念佛,不容去討論太多枝節(「信願念佛」以外,皆屬「枝節」)。心耗在「討論爭議」上,就絕不在「念佛」上!一錯過良機,就太可惜!

 

當然,如果明知是「臨終」,末學絕不贊成多作「插管」一舉,然而,問題是——「是否臨終」,這點很難事先決定,站在醫護人員(或家屬)的立場,遇病人只能盡力搶救,(不能一概假設為「臨終」而不救)。

 

是否臨終,是要看救治成果的,——能被救活的,當然就不算是臨終,——救不活的,就臨終。

 

事實上,也有許多人,瀕危被救活了,故重點若放在倡導「不急救」,可能也會有「誤人生命」或「草菅人命」之過失,除非病人及家屬自己先決定簽字拒絕急救,否則醫護人員不急救也會被怪罪。所以,旁人很難以代為決定此事,而強去代作決定,也未必是好,因為凡夫無神通,不知臨終人真正心意(也有可能——臨終人很想被急救)因此,以凡夫散亂妄想心,自以為是,去代作任何決定,未必明智,不如謙卑恭敬,一心念佛,自有好路。

 

再說,對「已插管」的人,臨終前,若又刻意先去拔管,對其肉體而言,「拔掉」,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刺激動作呢?反而變成臨終作「拔」之手術,(大家應有經驗,有傷口時,「碰觸它」,比「不動」更痛,是否?)對其心情而言,除非他真了解「拔管」的好意,否則,在他的感覺——也可能是「被迫窒息」或「被奪去生機」(甚至是「被殺」)。

 

他若信願求生西方,當然沒問題,但,假設他不願生西方,而是很想活在娑婆,別人自作主張,強替他拔管,他也可能起瞋恨心而受苦,並不見得會因拔管斷氣,就解脫痛苦,所以,末學選擇「一動不如一靜」,而集中心力在信佛念佛。

 

助念存心

 

接著再談到助念「存心」的問題,我們應該要存感恩的心——就是感恩臨命終的人,他親自以生死的痛苦來幫助我提起正念,是他為我助念啊!——是他幫助我發起信願念佛的正念,否則的話,我必然是在睡覺、打妄想、作白日夢、甚至是在造業墮落。

 

也感恩阿彌陀佛安排接引我,安排他來為我助念,所以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態,絕對不要以一種高姿態去指導人。助念並不是要去指導、或者去命令、或是去幫忙,而是要以一種謙卑的心來祈求,祈求——阿彌陀佛以本願的大力來接引,也祈求——臨終的人在茫茫苦海當中,能夠牽到佛的手。

 

對佛的認識,和無障礙的信心

 

對「佛」這一方面來講,毫無疑問的,永遠都是至誠要接引、救度眾生,佛不論是對哪一個人,哪一個眾生,都沒有「不接引」的心,只要眾生願意接受,佛就願意接引,這可以說是沒有條件的,而且眾生無論有什麼業障,對佛都無障礙。

 

阿彌陀經明明告訴我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我們去助念,首先對佛要有這種「無障礙」的認識和信心。所謂要「求佛接引」,就是要提起自心當中慈悲接引的大願。如果我們靠著凡夫的知見,用我們凡夫的力量就會處處都有障礙;如果我們一心靠佛的話,佛沒有障礙,我們就跟著他沒有障礙,就比如:凡夫走路,當然是會走到破皮啊、走到腿酸,有種種的障礙,但是搭上佛的飛機,即使不會走路,也沒有障礙。

 

最偉大的助念團!

 

甚至我們在助念當中,也不用掛念要去通知哪一些人來助念,假如擔心沒有人來助念,這樣念佛就分心了。其實,只要有一個人一心念佛,阿彌陀佛本人就會來助念,六方佛全體都會來護念,這是最佳的助念團!(聲勢最浩大、規模最龐大的助念團)二十五大菩薩團團圍住,蓮池海會前呼後擁,該來的全部都會到,不該來的,一律都會擋駕(佛會另外安排救度)。

 

我們念佛,由佛去發通知,比我自己去打電話好,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這種「一心念佛」的無邊法力,所以不要浪費,耗在打妄想,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就會集中全法界的力量,可以全攝佛功德來救度眾生。

 

很可惜,很多人在助念的時候常常會放錯焦點,眼光老是放在這個臨終人的「業障」上面,心裡老是去看那個「業障」,罣礙那個「業障」——說:「那個人業障很深重啊!」再加上「他家屬又那麼障礙啊!」所以心裡就先認為「好像不會往生」的樣子,末學覺得這是信「業障法門」,信「不能往生」,而不是信「淨土法門」,也不是信「會往生」,這也就是布袋戲所講的「助業障的志氣,滅佛祖的威風!」如此,根本就是疑而無信。

 

如何超越業障?——體會佛的慈悲,和大力

 

我們要把心放在「體會佛的慈悲」上,業障深重的眾生,正是佛急切要救度的孩子,大悲慈父阿彌陀佛,難道會——看眾生業障深重,就搖搖頭,然後在旁邊蹺腳說風涼話嗎?眾生業障越深重,佛的慈悲就越深,在地持菩薩戒就講到:菩薩對惡人所起的慈悲心,更深於對善人。

 

經文說:「菩薩於惡人,所起慈悲心,深於善人。」

 

所以我們學佛,千萬不要只學到外表的儀式和形式,而忘了去體會——佛那顆很溫熱、很慈悲的心。雖然我們眾生的業力很大,地藏經形容說:「業力甚大,能敵須彌。」可是阿彌陀佛「白毫宛轉五須彌」!

 

(白毫——在佛的兩道眉毛當中,有一支白色的毫毛,它拉直了,可以到佛的膝蓋(佛身丈六,白毫長丈五),而右旋宛轉,如螺旋狀盤起來,像個圓形的珍珠。阿彌陀佛的白毫,盤起來就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

 

所以可以說——阿彌陀佛接我們到極樂世界,比我們救一隻螞蟻還要簡單啊!

 

唯一的障礙

 

既然如此,那麼對念佛人來講,唯一的障礙是什麼呢?就是「不知道阿彌陀佛無障礙」,「不知道阿彌陀佛無障礙」這是唯一的障礙。經上明明說了,可是很少人把這句話聽入耳,也很少人真信得過,所以都覺得處處好像都有障礙。常常把心錯用了,都去看「業障」,看得忘記佛有十力威德!看得忘記佛的法力無邊!

 

打個比方講,好像我們跳低欄,八十公尺低欄,本來是縱身一跳,一跳,就過去了,但是偏偏瞪著眼睛看——低欄的那個「欄杆」,看得不敢跳,看得跑到那裡就絆倒了,這就是「專念業障」。

 

我們既然要念佛,念佛就念「佛」,焦點就放在「佛」。靠佛力、入佛光,光中沒有障礙,整個心都是佛,哪裡有業障的位置啊!所以念佛人焦點要放在「佛」,放在「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救度」,即使有「業」,也不會被障礙。(「業」不一定「障」)

 

比如:我們的石頭很大,阿彌陀佛的願船就更大!石頭放在願船上,雖然很重也不會沉下去,這是靠佛力啊!

 

佛號——佛給的金剛鑽!佛「大力」的全體展現!

 

有些學長會認為——「自己功夫又不好,念佛沒有效啊,去幫人家助念一定不得力。」我們要了解——一顆寶珠,誰拿都是寶珠,鑽石誰戴都是鑽石,同樣的道理,佛號沒有分——誰念的就有用,誰念的就沒有用。不識貨的人才會認為:窮人戴的不是鑽石。

 

若是深入佛心的人就能了解——「就因為我是一個完全沒有功夫的窮人,所以佛才把最寶貴的鑽石留給我。」這是佛心啊!

 

所以彌陀要解說:「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淨宗千古之蘊,一旦發盡,希有哉!)

 

佛把他所有成佛的果實,果覺的全體,都無條件送給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這樣的心境,只有佛跟佛彼此之間才能夠究盡了解,所以要解說:「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心境只有佛跟佛才究盡了解,不是九法界(包括等覺菩薩)用「自力」所能相信了解的。

 

我們深入佛的這份心,要發願跟他一樣,而且恭敬感恩地把佛送的這顆鑽石拿出來用,不要害羞。佛絕對不會因為我是一個沒有功夫的窮人,他就給我一些剩飯、爛菜,或假鑽石,佛總是把他缽裡面最甘美的飯,留給我這個一貧如洗的人。我既然一點功夫都沒有,就是一貧如洗,但是我拿出來的是佛給的鑽石!「南無阿彌陀佛」是佛給的鑽石,價值勝過三千大千世界!我自己雖然不會救苦救難,可是我知道——阿彌陀佛蓮池海會,他們是「打電話服務就到」,這個「知道」可重要無比!絕對不能不知道哦!比如:我們自己不會救火,但「知道」又會打「一一九」就好了!

 

鑽石雖然是寶物,但是對不識貨、不相信它是鑽石的人來講,它的光輝,即使一點都沒有減少,卻沒有辦法去兌換出很高的價格,不是真的沒有辦法兌換,是不信、不識貨的人不敢、也不懂去兌換;所以,這鑽石的強度、硬度、亮度雖然一點都沒有差,但是因為「不會用」,結果就連玻璃都沒辦法割!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是這樣,如果你識貨有信心,就有一切用,一切用都具足!

 

接受佛的慈悲(大願救度)——木柴點著了火(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如果我們自己已經接受了佛的大願,內心有信、有願,眾生接受了佛的大願,就好像木柴點著了火一樣,木柴和火就是一體的,是完全不能分割的,木柴到哪裡,火就到哪裡!所以心中接受了佛的大願——把佛的大願,融到我們內心裡面,那麼,每一聲的阿彌陀佛,都是佛精神的全體展現,所以蕅益大師說:「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

 

因為你這木柴到了,阿彌陀佛的火就到了!這一聲阿彌陀佛,單單這一聲,就是阿彌陀佛兆載永劫大願、大行、大慈悲的展現,而且是毫無遺漏全部展現!這一句佛號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話!這是全法界震動的一句話!這是全法界都肅然起敬的一句話!因為,所有阿彌陀佛累世上山、下海救我的心願,都在裡面,佛為了全法界眾生,所流的血和淚水都穿流在其中,所有一切可歌可泣的菩薩行,都融攝在裡面,全法界的佛都為之歌頌著,這一聲阿彌陀佛,從我們「小小的一念心」生起來,就波濤洶湧地傳遍全法界,發起全法界的力量!

 

所以不要小看這一聲稱念,不要小看能念佛的這一念心,它就是全體法界,不要小看所念的這一聲佛號(要解云:「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要解說:稱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而且是「當下圓明,無餘無欠。」

 

所以我們隨時都要很珍貴這一念萬德洪名,這是出生死的寶筏!內心要領受「全法界的大力」來念,而且恭敬這一念「佛」!

 

因為佛的慈悲是平等無差別的,只要真誠專注,誰念都是一樣有效的,有些人會說:「請師父來念比較有效,我又沒有功夫,念起來沒有效!」這樣想,「信願」已經有問題了,不但沒有「信自」——信自性佛力,「對佛的認識」也有問題了。(這是邪知邪見啊!)等於是懷疑佛的慈悲平等。

 

是佛慈悲有神通,非我有功夫!

 

要明白我們念佛感佛來應,這可不是我們功夫好哦!是因為佛有大勢力、大慈悲、大神通,佛知道我們在念他,在向他求助,所以他慈悲急急地就趕來應我們!這是佛有神通,大家可別狂妄,貢高我慢,以為是自己功夫好——「很會念佛」,所以佛才來應,(如果真的是靠自己的功夫,應該念自己的名字就好,不必念佛名!)

 

以信願引發信願

 

要解裡面有一段話:「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

 

我現在把它寫成一個應用題:「臨終人是我心中的眾生,阿彌陀是我心中的佛,以自心的佛力接引自心的眾生,往生自心本具極樂,何難即生!」這就是說,助念就等於——以自心的佛力,來接引自心的眾生,往生到自心本具的極樂,那有什麼困難呢?這是我們要去助念應該具有的信心,要去助念就是非讓他往生極樂不可啊!非成功不可啊!一定會成功的,就要有這種信心,我們自己心裡面如果真的有信、願,有信願的心念電波發出來表現在言語行動上,就能引發眾生的信願。

 

反之,如果自己半信半疑,又怕死人啊,又怕鬼啊,又怕業障啊,又怕亡者的冤親債主會不會來找我麻煩啊?有的人還怕被煞到啊!或者說怕佛不來接,或者是說怕這個人不去啦!心裡一大堆的「怕」,這個叫做「一心都在念怕」,這不是一心念佛,是一心念怕,這是無信、無願,只有一堆妄想。

 

因為你心裡在怕啊,就是充滿妄想的烏雲;心裡在懷疑,也是妄想的烏雲。自己沒有信願,當然難以引發眾生的信願。

 

注意檢查內心的念頭

 

還有,我們要注意檢查內心的念頭,有些人去助念,並不是真正關心對方的生死問題,而是——希望對方早點斷氣,自己好早點回去睡覺,或者希望他早死早結束,才省得照顧啊!免得病人拖很久,拖很久自己就很累,又要耽誤很多事,這樣想的話,其實心裡面就完全沒希望他幸福,而是希望他別拖累我。

 

這個心念的電波一發出去,對方一定可以感覺到,他會生起一個排拒的心,會想:「你們都厭煩我,要我早點死,我就偏不死,讓你們心裡難過。」

 

反之,如果我們的存心真的希望他離苦得樂,希望讓他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真心關懷為他好,他也一定能夠感受到,能夠共鳴,接受我們的好意。

 

所以說勸人往生,雖然表面上言語一樣,但是內心的念頭不一樣,這心念的電波發出去,還是大有差別的!所以助念最重要的——首先必須要正心誠意求佛,有一份恭敬供養對方的菩提心,而不重在儀式、形式;還有所請的人是誰?人數有多少?這些都不重要。助念也不可以應人情,去虛應故事,或勉強去湊湊數,或者自以為很會開示,專說些自己都聽不進去、做不到的八股文,去命令對方。

 

有些人經常去助念,助念久了,就擺出一副「助念老手」的專業姿態,對臨終人本身的死活和意願,就漸漸麻木,覺得無關痛癢——只是希望臨終的人趕快斷氣,趕快助念八小時就可以結束,所以常常就會想:「趕快把管子拔起來,讓他趕快『往生』,辦一辦就能了事,自己就可以趕快回去睡覺、上班,辦自己娑婆世界的事。」

 

大家可要注意,把管子,氣管插管拔起來,斷了氣,可未必是往生西方哦!有人,半夜被叫去助念,念一念就很想趕快念完趕快回去睡覺,或者說助念一半,遇到吃飯時間,心裡就想:我要趕快去吃飯,這樣的話,心在哪裡就很容易明白了。

 

古德曾經說過:念佛有一百種果報,從上品往生到墮落地獄都有,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再三強調過這個問題,嘴裡好像同樣是念佛,而各人存心不一樣,發出去的心念電波、頻道就不一樣,才會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其實至心念佛並不難,只要把心念焦點真的放在「佛」。

 

別唱高調,說風涼話;先將心比心,自我反省

 

還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們常常會勸臨終人——「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本來是對的!要往生,本來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但這個並不容易,我們自己可能也做不到,所以,如果以命令口氣,半強迫地要對方這樣做,其實常常會有反效果。

 

末學舉一個例子,有一位蓮友,她得了癌症,蔓延到整個腿都腫起來,皮都裂開,湯水從裂縫流出來,非常痛苦,她有一個兒子已十七、八歲,卻還需要包尿布照顧,她平時為人很熱誠,也蠻熱心助念,到她臨終之前,蓮友去看她,她講到——她死了以後,不曉得誰去照顧這個兒子?因為十七、八歲了還要換尿布,若無人照顧,那兒子怎麼辦?

 

想到此,她心裡蠻難過的,就情不自禁掉眼淚,蓮友就跟她說:「這什麼時候了!你應該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個兒子就放下了!」結果這臨終的蓮友一聽,整個人就像發狂一樣,很激動,叫說:「我知道他不是你兒子,你才說風涼話、說放下,要是你兒子看你多會放下?我不相信你多會放下!」大家可別怪她會這麼激動,她是在教我們,要細心去體會——一個凡夫面對生死的苦痛、情感和無奈不捨。

 

因為大家不體諒她的心——她覺得很痛苦的事,別人卻好像很輕鬆說風涼話的樣子,她就很反感!其實以前她常為人助念,自己也知道要萬緣放下,這道理大家都聽過也會說,但問題是——情感很深、很痛的地方,不是那麼容易放下,這末學自己也有經驗。

 

(而其實,只要真能往生西方,由西方放光照顧兒子,比在娑婆更容易!但這個「跳躍」——觀念的扭轉,需要對佛法的深信。)

 

奇妙的轉折——由激動回歸信願

 

有關上面所說那位蓮友的例子,當她很激動誰都勸不下來的時候,她的女兒很孝順一直拜佛、求佛,後來我的剃度恩師去看她,只說了幾句話,她就回心轉意平靜下來。恩師怎麼說呢?——

 

恩師摸著她腫痛的腳,輕柔地對她說:「你這雙腳已經為眾生走了很多的好路,你的功德迴向到哪裡呢?」她忽然間靜下來,回想到自己以前為眾生奉獻的那份菩提心,含著眼淚回答說:「西方極樂世界。」

 

恩師又牽著她的手——那雙手經過一次一次的打針,已經腫脹又充滿瘀斑,恩師問她說:「你這雙手已經為眾生做了很多的好事,你的功德迴向到哪裡呢?」她回答:「西方極樂世界。」(她終於想起了自己以前每天在佛前作課的迴向,一念之間她就回心轉意了!)

 

恩師就問她說:「那麼我們送你一程好不好?」她說:「好!」於是,在大家的助念聲中,她凝視著佛像念佛,大約十五分鐘就往生了。

 

恩師順情而化,善巧的三言兩語,就把她從激動的情緒,帶回到往生的信願。這其中的奧妙轉折,我們要細心體會。這位蓮友過去熱心為人助念的善因,終於也感召了自己臨終時的大善緣,幫助自己提起信願。

 

所以我們在勸臨終人的時候要將心比心——要細心體會他的感情,看他的程度,我們先要自己反省一下——平常我們對這娑婆世界的「芝麻小事」都有意見,僅僅是別人的意見跟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難立刻就放下自己的意見,一點點「不重要的意見」,都沒有那麼容易放下,何況要放下「所有的」意見?尤其是在臨終——那種最苦、又最捨不得的時候!

 

我們可以假想,平常自己正有意見的時候,別人來說:「你萬緣放下,聽我的,念佛!」難道我們肯一聽就放下嗎?就這樣乖乖念起「阿彌陀佛」來嗎?心裡不會嘀嘀咕咕嗎?不會跟他辯論起來嗎?

 

由以上的反省,我們可以了解——平常意見多、個性強的人最容易吃虧,臨終危險性很大!平常地位越高,覺得自己越「大」的人,到時候墮落的可能性越大!誰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斷氣,平常一些「我相」、「我見」都不肯放(就好像不肯解大便一樣),誰敢說臨終一剎那,正好都可以放下呢?

 

由反省,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為臨終人助念時,要反觀回來,幫助自己提起正念。先由自己反省,將心比心推到臨終人——體諒他跟我一樣,是個無可奈何的凡夫——「身見」一點都沒有破,他還是會痛、會苦的,——而且他會怕死,也和我一樣會捨不得親情;所以,我們不要一去助念,就把對方當成初果以上的程度,不要一去就要讓他「斷惑」!

 

事實上,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就是——為了——像我們這一種又證不了果、又斷不了惑的人而設的。

 

所以當我們去助念的時候,無論時間是多麼急迫,都要先順凡情——先順凡夫的感情——先去仔細思惟體諒他的苦處,也要關懷他身體的苦,感同身受,(千萬不要漠不關心,當作無所謂,想想我們自己要是肚子痛或是斷了腿,能夠無所謂嗎?)

 

我們關懷他的苦,感同身受,就算用一、兩句話來表達,也一定要表達。要為他求佛救拔,「希望他永遠不要再受苦」,「希望他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就是「往生」真正的意思)。

 

順情而化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有很多的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彌陀要解裡面有一段話解釋:「化作眾鳥何義?」(這是講解經文中「鳥音法利」——就是鳥說法那段。)

 

蕅益大師說:阿彌陀佛化作眾鳥,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凡情喜此諸鳥,順情而化。」只因為我們這些凡夫的感情,都喜歡小鳥,叫「凡情喜此諸鳥」;所以阿彌陀佛就順著我們凡夫的感情這樣教化我們,這叫「順情而化」,末學看了這句話非常感動啊!

 

我們想一想,阿彌陀佛慈父化作小鳥,停在我們肩膀上、停在樹梢上唱歌,你看看迎面飛來一隻可愛的迦陵頻伽,那就是阿彌陀佛爸爸變的,只因為我們這些孩子喜歡小鳥,佛就把他尊貴的佛身變成小鳥。

 

這是多麼可愛,何其「無我」的大慈悲,這是「恆順眾生」的極至啊!由此我們就可以體會佛是很幽默、很可愛,心非常的柔軟,他是用多麼可愛的一雙慈眼來看眾生、化導眾生。我們是「舍利弗」——美目鳥的孩子,要學習「乃父之風」順情而化啊!

 

助念的時候也是要「順情而化」,就像水能隨方就圓,而成就清潔洗滌的功德,又像雲彩、那水蒸氣的水滴,就算跑到眼睛裡面也不會刺眼。所以我們去助念的時候,可以說不是高姿態的勸導,而是一種請求,要先設身處地交換角色,將心比心,體會臨終的這個人,他的凡情所有的苦衷,先深入他的情,才能夠順情而化。

 

然兒,也不能只順情,只順情會墮落!順情還要順勢轉化,才是順情而化,先「順情」——順情疏導他的苦,疏導他的恐怖,然後才「而化」——先「順情」——就他痛苦的地方,轉「而化」入阿彌陀佛救苦救難的大悲。

 

即凡心是佛心

 

講到這兒,提一件真人真事,幫助大家了解。有一位蓮友,患了末期癌病,臨終將近,他曾對佛教團體熱心奉獻,也曾用功研究佛法,蓮友大眾對他極關心,也很希望他順利往生,所以天天都分班輪流去助念,盡心作臨終關懷。

 

他有一個兒子,在國外,因故不能回國,他自知已病危,想起不能見兒子一面,不禁悲從中來,悲不自勝。其實,以他對教理的研究,他也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無須罣礙,他常聞法,更明白臨終要放下兒女私情,一心念佛,然而,還是忍不住,情不自禁思念兒子,悲哀波動。

 

蓮友恐他臨終失去正念,誤卻一生大事,就急著勸他「放下那國外的兒子」,有人甚至愛他心切,就跟他說:「現在是什麼時候了?不趕快念『佛』,還在想念『兒子』!趕快萬緣放下,兒子也放下吧!」

 

這樣的話,在「理」上,固然是千真萬確的,因臨終念頭一錯,就又要千生萬劫輪迴!也難怪蓮友心急勸他,可是——以他當時身心交迫的苦而言,這樣砥礪的道話,對他而言也是大刺激——因為拂逆了他苦切的情,而引起了大反彈!這就是凡夫「抽刀斷水水更流」的無奈,他情緒大波動,反彈到「不願意聽人助念」的程度,甚至會把來助念的蓮友趕出去!

 

其實,他何嘗願意如此呢?只因為——物不平則鳴——他的苦沒有出路啊!——他不得已的苦衷,沒有人同心體諒啊!對凡情而言,對他沒有體諒之意者的念佛聲,在他聽來總是「頻率不對」的,甚至會聽成是「指責」的聲波,而不是慈悲救度的音聲。

 

當時,蓮友擔心他「臨終顛倒」,急找末學去看他。末學是一個修行道上頭破血流的失敗者,一路上,屢戰屢敗,挫敗得已叫喊不出來,才深深了解,凡情欲訴無門,欲奮無力,欲哭無淚,不得已的苦衷,也因為跌得很痛苦,才體會——「彌陀不嫌棄,非扶我不可的慈悲。」是多麼值得感謝!

 

末學自己就是個「顛倒眾生」,所以也不覺得他是「顛倒」,只覺得——這是凡人極苦無奈時的「情所必然」,(並非「理所當然」,但幾乎是「凡情所必然」。)而值得大喜的是,在這「凡情」當中,「佛心」並沒有失去,只是隱藏不現而已,故,其實只要一個迴轉,就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必落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黑暗中。

 

蕅祖說——「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凡心,誰不牽掛遠方不歸的孩子呢?)這「即凡心是佛心」,點出淨土法門之大妙處,也給我們處理這事很好的指示。

 

末學和他一起關心他遠方不能歸來的孩子,然後告訴他:「由您這麼疼愛孩子,就知道您一定是位慈愛的父親,以您的心境,一定最能了解——阿彌陀佛大慈父的心,您一定最能了解彌陀慈父惦念我們,疼愛我們的心!」他聽了靜下來,眼裡含著淚水,剎那間,他已回心到「阿彌陀佛」了。

 

水泡與大海,本不相隔,凡心與佛心,也本不相隔,觀經說:「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即凡心是佛心啊!由「凡夫」牽掛孩子的心,其實一念當中,就可以跳到「佛」的大慈大悲,這一念,念已在「佛」了,這一念,小水泡已擁抱大海了!蕅祖說:「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

 

當然往生的事是很緊急,事情雖然緊急,但是講話不必著急,不必一去、一開口就很緊急說:「你趕快放下!」「你趕快往生!」

 

要了解——人通常這樣,你越逼的時候,對方就捉得越緊。就好像小時候的童話:風和太陽在比賽,誰能讓行人脫掉外套?先是大風用力要吹掉行人的外套,風越吹越冷,行人當然就把外套拉得越緊不肯放,風怎麼吹都沒辦法讓他脫掉外套,可是太陽一照,行人溫暖了,就自動脫掉外套。

 

我們去助念的時候就要先體會,自己平常一些芝麻小事都放不下,何況他一時要放下所有的事!

 

臨終人的境界是很難,很不簡單的,所以在勸導的時候,心態和語言都要做一個調整,要將心比心慢慢地轉,不要著急。不要自以為是「祖師」,一去就道貌岸然,訓人,說些連自己都做不到的話。

 

也可憶佛念佛

 

講到這裡,舉一件真人真事來幫助大家了解。一位蓮友,臨終前兩三天,大家為他念佛,他卻要求要喝咖啡,家人認為咖啡對身體不好,不願給他,蓮友認為他不一心念佛,竟要喝咖啡,很顛倒,大家因怕他貪戀咖啡,都不給他咖啡。他覺得連小小一杯咖啡都求不得——更越發想要得到,得不到很懊惱!竟變成一心「吵著要喝咖啡」,不念佛了,(而且越聽助念、引磬就越氣!)

 

蓮友們問末學——「怎麼辦?」末學說:「請泡兩杯,末學去和他乾杯!」

 

他家人擔心說:「怕咖啡對身體不好。」其實已屆臨終,實在不是談咖啡對身體好不好的時候了,況且他吞嚥困難,頂多只喝一、二口,喝咖啡本來事小,也不犯戒,可是在這臨終前夕,這樣強力違拗他的小小意願,反而會誤大事——令他反彈起瞋心,就更不好!

 

所以末學和他一起歡喜喝咖啡,舉杯歡笑念「阿彌陀佛」,「和蓮池海會佛菩薩乾一杯」,他舉杯也自然念「阿彌陀佛」,滿足笑了起來,說:「今天感覺天空特別晴朗,和蓮池海會乾一杯,阿彌陀佛!」其實,他只喝了一點點咖啡,然而已經笑著回到念佛,也不再吵著要喝咖啡了!

 

我們是喝咖啡要不離念佛,並不是念佛一定不能喝咖啡。是行住坐臥不離佛,並非念佛不能行住坐臥。若念佛不能行住坐臥,不能喝水,不能呼吸,那麼如何是好呢?所以重要是心念的焦點——憶佛念佛,都可以見佛的。

 

晨曦社諸位童子大家都很難得,大家去為純華助念,所寫下來的助念記錄,都能夠用柔軟的心來體諒家屬的心情,也都記得阿彌陀佛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康僧鎧譯本)

 

關於第十八願,末學有一些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遺忘年代的那個時候,早在我們不曉得還輪迴何處的驢胎馬腹,阿彌陀佛大慈父就已經了解我們生死輪迴的痛苦,他也了解我們這樣的根機——什麼都放不下,——自己要斷惑也斷不了一品惑,這其中的痛苦和困難,阿彌陀佛早就深深了解,所以他為什麼五劫苦苦地思惟,他在思惟什麼?

 

他那五劫苦苦地在思惟,是思惟——要怎麼樣救「下下」——像末學這一種下下根器,毛毛蟲般的眾生。後來他思惟成就——(就好像卡通影片那樣電燈泡放光,就說:『啊!我知道怎麼樣救下下了!』)

 

於是他就主動發願——要注意哦!是他先主動發願,非救我不可!當我們還不曉得在哪輪迴,還不曉得該自覺時,他就發願非救我們不可,他發了願就累世修行,建設極美極樂的花園,要讓我們永遠都不必再受苦,而且知道我根機不好,須安排諸上善人,安排最好的老師,來作我們的師友。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慈悲,不忍心我們受苦,是他主動發心來完成的,往生極樂之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食畢碗盤自去,為什麼能這樣呢?因為所有的飯菜都是阿彌陀佛負責煮,所有的碗盤都是阿彌陀佛負責洗......。

 

佛的強力保證

 

我們若把四十八願會合一起來體會,就是一句話——「如票我不能讓你往住極樂,來這裡安樂修行、乃至成佛的話,我就不取正覺!」

 

上次我們晨曦社諸位童子,受完八關齋戒,燃臂迴向的時候,末學聽大家念慈雲懺主淨土文,念到這一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大家都非常誠懇地念,末學聽了很感動。什麼叫「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句話就是說——「如果我不能讓你往生,來這裡離苦得樂的話,我就不成佛了(不取正覺)!」

 

換句話講,他的成佛是以「讓我們往生」作為賭注,若不能讓我們往生,他就不成佛。這就是法藏因地中的大願。

 

婷婷(晨曦社九歲的小朋友)建議:講話要講那個人家聽得懂的啊!所以,我們把法藏大願變成毛毛蟲的童話來講:『如果我作爸爸的,不能帶你回家,讓你安樂,那我就不叫爸爸!』

 

蕅益大師的要解裡面說:「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就是說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所以——極樂世界一切都是已成(已經成就),並不是現在還沒成,也不是當來才成。既然他已成了,可見我們必定能往生,因為佛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他既已取正覺,就必定能讓我們往生!意思就是說,他一定有辦法帶我往生,帶我往生的大願「飛機」已經造好了,讓我們能往生的事情,他十劫以前就已經成就了,這件事對我們來講只需要「歡喜信受、作禮而去。」(這是阿彌陀經中講的)。

 

「歡喜」——就是知道自己必能往生,全身細胞都情不自禁歡欣鼓舞、歡喜踴躍;

「信受」——就是完全相信佛的好意,毫不客氣地接受下來;

「作禮而去」——就是感恩得不得了,投身歸命,從此一往不退,再也不退轉了。

「歡喜信受」就是有信又有願,享受佛恩,過著歡喜的日子;

「作禮而去」就是以感恩、報佛恩的心,不退轉地勇猛行下去。

 

於阿彌陀佛的大願中既然已經講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分明已經強力保證他有辦法了,那我們就不要以為自己比佛更聰明,而硬想出一堆狀況,來懷疑「佛會不會沒辦法?」硬想出一些理由,來和佛抬槓疑東疑西,疑神疑鬼,疑則不信啊!

 

至心信樂

 

「第十八願」願文中說到:「至心信樂」,「至心信樂」在我們是要做什麼?沒事做啊!——只要完全相信佛有辦法,他十力威德,佛力無邊!如果我很樂意聽他安排,任憑他救度,他就一定有辦法!我只要稱名呼喚他!

 

我若真至心相信、願意去(很愛去)的話,正念分明念佛,固然可以往生,假設我睡著,他也有辦法叫醒我,帶我往生,就算我昏迷不醒,他也有辦法抱著我往生,即使我不能動,佛也有辦法扛著我往生,反正他都有辦法!只看我信不信他有辦法。

 

我們看父母親帶著孩子去旅行,萬一在火車上,小孩睡著了,難道父母親會把小孩子丟在車上、丟在外面就自己回家了嗎?孩子睡著了,父母親一定會設法把他抱回去的。

 

同樣的道理,我若信阿彌陀佛有辦法,又願意任憑他救度。一呼喚「阿彌陀佛」就成功了,「蓮花牌的時光機」—(即接引蓮花—小朋友婷婷說的)又不會失事,我操什麼心?他既早已有辦法帶著我往生,那我需要的是什麼?——就是「至心信樂」——(可分由「眾生」,和由「佛」兩方面來講。

 

由眾生這方面來講,就是我百分之百相信——依靠佛一定有辦法,把所有的擔心都丟掉,不要擔心我自己成績不好,所以佛不會來接我,(這是我們自己想的,可不是佛的本意!)

 

我們也不要很狂妄,以為是因為我自己很有修持,或以為我很能念佛,很用功,念佛功夫很好,或以為我又能修善,又持戒,我成績很好,所以佛才來接。

 

無量壽經教我們:「心不下劣,亦不貢高。」既不要擔心自己成績不好,不要有自卑感,但是也不要貢高我慢,以為是自己很有本事才往生淨土。

 

因為,要明白—我們凡夫,作惡的心當然是不清淨,即使行善的心也都不清淨,為什麼呢?因為行善當中仍然執著有一個「我」,常掛念著「自我」這觀念,比方說:這是「我」布施的,這件事是「我」做的......,就如上廣下欽老和尚說:「『狂憨神』抬,抬不退,以為承天寺都是我建的,眾生都是我度的。」(這等於是狂妄的病發作了,發作不退,不管做什麼善事,總是有個「我相」夾在裡面,做完之後很難忘記那是「我」做的。)

 

因為總是有個「我相」的陰影夾在那邊,所以我們的善和惡同樣都不清淨,要注意——「不清淨」,根本就不是淨土的「因」!我們凡夫的心哪裡有淨土的因呢?

 

蕅益大師要解說:「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不但是凡夫的「有漏福業福德少」,沒有辦法生淨土,即使是聲聞、緣覺,他們也算是「菩提善根少」,都不是往生淨土的因。)所以我們能生淨土是仗佛的慈悲願力,靠稱念佛名,是信佛慈力,仗佛慈力才往生的!根本不是自己的本事。

 

印光大師也說——就如坐船渡海是仗船的力量——根本不是自家的本事!

 

我們凡夫常自己在分別執著、比高下,分別誰修得好誰修得不好,這是用凡夫的俗情在看,佛不是這樣看的。好比:房子由地面上看是有高樓大廈、矮屋子的差別,但是如果坐飛機從上空來看,根本沒什麼差別......都是一片啊!甚至由高空看,垃圾堆跟花園也沒什麼差別,這是比喻——佛眼平等觀之。

 

這是從「眾生方面」來講「至心信樂」——是百分之百相信、依靠佛的大慈大悲、平等救度,而且很高興歡歡喜喜讓他救。

 

另外,由「佛方面」來講,這句「至心信樂」——「至心」兩個字也可以作「受詞」,作「信樂」這個動詞的受詞,把它理解為「信樂佛有至心」——相信佛有至誠的心,他非救我不可!是佛以至誠心,主動發了四十八願要來救我,我本來是已經苦極了,而且依照我本來的業力,不但有墮地獄的可能,而且是必墮地獄!

 

但是我知道:就算我是這麼差的眾生,佛也非救我不可,我體會到佛有至心,深心感動,一念相信,湧出了無比的歡喜和感恩,湧出了好樂之心!(好樂,不但是願意,而且是樂意得很!(樂意得要命!)歡喜踴躍!這個「樂」字,讀作ㄧㄠˋ時在古文解釋為「性命以之」,就是非常愛好,愛好到連生命都豁出去了!就是好樂到認為比我生命還重要,又樂此不疲!)

 

由體認相信佛至誠救我,而生起了好樂生極樂,好樂去親近佛的心。

 

因為像末學檢討自己,是妄想心不斷,就如楞嚴經講的——我們都是用攀緣心、生滅心,難得用「至心」,所以在凡夫這方面,至心是很難的。然而可貴的,就是即使我們是這樣的凡夫,佛還是至心要救我們,這就是末學深信的地方,所信的是佛的大悲至心,是佛有大悲,至心要救我!

 

因為信他至心要救我,從這深信而至心依靠他,信他至心要救我,又有大力、十力威德,故我至心依靠,讓他安排。信佛自有辦法,信佛大悲無盡,而湧出了好樂之心,從這種信樂湧出一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往生就完成了!

 

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我們要了解——因為法藏已成佛,才有「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出現,也就是:他完成讓我們往生的願,他才成佛,才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對佛來講,一切都是已成——十劫以前,他已經確定他有能力讓我們都往生。

 

所以當我們至心信樂,念起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就是法藏的大願兌現的時候!因此,一稱名,佛的願就兌現了!

 

一稱名,就「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一稱阿彌陀佛,就把佛兆載永劫的功德全部都攝受下來,變成自己的功德,就像一吃蘋果,就把蘋果中所有的營養,以及果農所有的辛勞功德,大地的養份,日月的精華,虛空中的氣體......,都吃進去了,全都變成自己的營養。

 

換句話來講,我們往生的影片,對佛來講,是已經拍好了,如要解所言:「而皆是已成,非今、非當。」但是在我們眾生妄心這邊——大家願意看影片的時間不一樣,所以才有已生、今生、當生的差別,我們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就可以「今願今生」。

 

而,有人可能到很久後才會想看到這個影片,就像末學拍了一個「行住坐臥四威儀與醫學原理」的錄影帶,拍出來以後,大多數人都束之高閣,影片拍好了很久,三年中也沒有幾個人真認真看過。所以對我來講是已經拍好,但是對看的人來講,可能是未來的事情。

 

同理,佛已成的事,對我們來講可能是未來的事,其實你真願意的話,現在就可以完成了。

 

能否「臨時」助念,勸往生?

 

還有人問:「如果這個臨終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念佛,我們能不能臨時為他開導、助念讓他往生呢?」——請問大家,是能?還是不能?(能!極樂童子們都說「能」,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導。)

 

我們先說明是能?還是不能?能,就一定有辦法,(待會兒我們再舉例,就舉純華的例來說明。)先把這些疑點弄清楚,因為我們心裡真很相信的話,到時候看事辦事,一定有辦法,有話說。但是如果你自己有疑點的話,心會怯弱,不敢講話。

 

剛剛那問題是說:「一個人一生不信佛,也不念佛,能不能臨時助念,讓他往生?」這個問題就好比:「有人一生都不相信果農,他自己也不種水果,那我們可不可以臨時勸他吃水果?」那麼,就很簡單嘛,就像大家說的,一定可以。

 

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不是很深信,懷疑:「他一生都胡作非為又不信佛,可以嗎?」只要心中雜有一個「懷疑」的話,就不是老實念「佛」,而是念「疑」了,這等於是跟佛抬槓——佛說他有辦法,你偏說他沒辦法,這就是跟佛抬槓!懷疑佛的本願大慈,懷疑佛力會不會沒辦法救?懷疑佛會不會不慈悲不來救?這都是自己胡思亂想!不老實念佛。

 

比如我們有急病去看醫生——掛急診之前,我們對那醫生根本也不認識,更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在家裡也沒有先念他,也沒有先求他,甚至根本不知道那醫生可信不可信,我們一有急病就跑去掛急診,就等於驟然把生命交給他,而,一掛號請醫生,醫生不就來了嗎?他一來,他所學的醫學,他所有的能力全部都用上來了,他是用全力來救我們。

 

凡夫的醫生尚且可以這樣,何況是阿彌陀佛呢!眾生臨時有狀況來「掛急診」,佛是大醫王怎麼會不趕快來救呢!難道佛還會說:「你平日又不念我,我才不管你呢!」若這樣就不叫慈悲了。

 

又如:我們平常也沒有去研究飛機或去看航空公司,也沒有認識駕駛員,而臨時受傷了,要到遠地去治療;假設有很慈悲的人勸我們搭飛機,又代我們訂機票,我們雖受傷不能走路,而到時候,他又用擔架、輪椅把我們送上飛機。上了飛機就由空中小姐負責照顧,由飛機負責運載,這樣,也能把我們送達目的地。

 

這是比喻「助念」,助念就好像是去勸搭飛機,又代訂機票,又用擔架輪椅送人上飛機,那麼受傷的人怎麼樣呢?他只要一個念頭:「好吧,接受你的好意!」這樣就信願具足,他只要不刻意去跳飛機的話,就在盛情難卻之下到彼岸了。

 

所以「臨時助念」也是可以往生,這個代訂機票、又輪椅擔架送人上機的助念者,追根究底其實是彌陀化身,搭機的人一上機就到彼岸,根本不需要懷疑,因為駕駛大願飛機的是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失事的!

 

末學很羨慕臨終能有人代訂機票,又硬送上機的事,所以我很喜歡這樣作——去勸搭機、自訂機票、訂機票送人。什麼叫「訂機票送人」呢?——就是我念佛給你聽,你聽聞到佛號,就等於我把機票送給你了。

 

像我們上次到台北上課,回程時就是當當先幫我們訂飛機,我們什麼事都沒有,只要上機就好了,而且去的時候還已太遲,機場還廣播:「某、某某人啊,請趕快上機喔!」我們就匆匆忙忙地趕快跑步上機,一坐上飛機,很快就到了!(都還沒吃點心呢!

 

那阿彌陀佛的飛機要怎麼到彼岸,是阿彌陀佛的事,不是我們的事,我們也不需要會開飛機,因為開「蓮花飛機」來迎接我們的事,阿彌陀佛在十劫以前就已經成就了,我們現在只要作個廣告員,讓大家知道有這班飛機可以搭,又願意幫人家推輪椅送上機,那就好了!輪到我臨終的時候,人家推我上機,我只要「不跳機」就好了!(即「不改變願生極樂之心」)一下子就到了!

 

那怎麼開導勸搭機呢?「開導」末學是不會,末學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求佛哀祐......,

 

(台語說:沒半步,就只有「死皮賴臉求佛」一步)——而,佛大悲大智、大雄大力他自有辦法!我們只要求最有辦法,又最慈悲的佛來辦,就成辦了!

 

講到這裡,舉一件真人真事來幫助大家了解。有一次,末學到某醫院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間,附近病房有一位太太,臉色鐵青、滿面惶恐,跑來問同行的居士說:「可不可以請師父去看看我先生?」居士問她說:「妳先生怎麼回事?」她說:「舌癌末期!早已昏迷兩個多月,血壓也幾乎量不到!兩個月前,醫師就告訴我說他隨時會斷氣,可是他到現在一口氣不斷,也不清醒,經常眼神怪異,把我嚇得要死!我被折騰地很苦,不知該如何才好?於是今天早上就去樓上佛堂求佛!」

 

末學知道後,就應她的要求去附近病房看她先生。一進去,看到他插著管子,呼吸困難,但是眼睛半開半閉,有一種怒氣!

 

末學就先到病房外面私下問這位太太說:「你們中間有什麼過節、不愉快嗎?」她說:「我先生是個賭徒,把家裡的錢賭光了!還經常回來要錢去賭!每次他回來要錢,我就很生氣、很討厭,也不給他,他拿不到錢,就說:『好!妳不給我好過,我以後也要讓妳不好過!』現在他這樣,我果然是非常地不好過!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末學聽了她這段話,明白她先生所發的「惡願」——『好!妳不給我好過,我以後也要讓妳不好過!』就是關鍵所在,於是勸慰她說:「你的先生賭博,這樣對你,當然你一定很難過,支撐一個家也很辛苦,可是如果我們想要化解怨氣,那就必須先回想、反省自己的過失,誠懇地向對方求懺悔,如此怨氣才能化解!」

 

她聽了剛開始有點委屈,想說是她先生對不起她,跑去賭博,家庭都是她在撐,現在還要跟他求懺悔,真是不平!末學說:「當然!妳有妳的苦衷,可是每個人都想自己對,而對方錯,那麼怨氣永難平!」

 

末學問這位太太說:「妳在結婚之前知道他賭博嗎?」她說:「知道。」末學說:「那你是明知他賭博而嫁給他的。」末學就在她先生的床前,問這位太太說:「他每次回家,妳是不是都給他不好的臉色,把他貶得一文不值,使他不願意在家裡待下去,而要去外面尋找快樂和價值感?妳體諒過他的感覺嗎?如果我是妳的話,我現在就跟他懺悔,當初都沒有好好地體諒他那邊痛苦的心境,只有想到家裡的經濟,沒有給他體貼和鼓勵。」

 

末學說到這裡,觀察到病人的表情有點變化!於是末學接著說:「如果妳希望妳的先生身心能夠安樂,放下他對妳的惡誓,妳現在就跪在他床前,至誠懇切跟他求懺悔!想想妳所以會跟他結婚,他的種種好處、種種優點。並懺悔妳對他多年來沒有一個好臉色,和一句好話!雖然妳很認真地在維持家計,但這樣的態度,對妳先生來講確實是痛苦的!」

 

這位太太聽了也有所觸動,就跪在地上跟她先生求懺悔,認真地數落自己的不是,聲淚俱下!

 

這時,她先生的眼睛就可以閉起來,呼吸也平順得多,沒有先前那種含恨的樣子。末學就勸這位先生說:「某某先生,你太太既然已經知道她自己的錯處,跟你虔誠懺悔,你就寬宏大量,大人不計小人過。每個人原先都想做好,而不小心走上了岔路,彼此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你們彼此包容原諒才好!」

 

後來,末學再勸他們,冤仇宜解不宜結!求阿彌陀佛幫他們化解內心的冤結!又勸這位先生說:「與其在這裡堅持這一口怒氣,讓自己痛苦,不如找尋一條讓你能快樂的路!」然後就向他簡介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勸他念佛求生西方。請他一起念佛,求阿彌陀佛慈悲接引,不要在這裡冤枉受苦......

 

勸說之後,末學又回去某甲的病房繼續助念,沒過幾小時,那位太太又慌慌張張地跑進某甲病人的病房,拉著末學說:「師父,怎麼辦?他斷氣了!怎麼這麼快?」她嚇得手腳發抖,要末學趕快去幫忙。

 

末學說:「妳不要怕!趕快念佛,求阿彌陀佛接他去西方!妳原來不是嫌他拖太久,彼此很痛苦嗎?現在佛慈悲馬上幫妳解決,妳又嫌怎麼這麼快!念佛,佛菩薩就會來,就不用怕!」

 

我們一群人就先過去幫他助念。看起來,病人接受了她的懺悔,放下了怒氣......

 

念佛的心,必須和「懺悔業障」相應!當一個人能夠見到自己的過失,發覺自己虧欠別人的地方,這才是心中佛光的顯現,與佛的頻道才相通啊!如果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對,錯在對方。」這樣雖然心中念佛,還是不相應的。

 

以事例來說明

 

關於純華這件事情,因為大家曾經深入去思惟這件事,也都有參與,對她的狀況,末學是從您們各位菩薩聽來的,現在就姑且把——如果末學去參與的話會怎樣做,把末學的作法跟大家報告一下,若有不對的地方,或是大家覺得有不妥的地方,再指導末學。

 

助念的細節因人而異,但總原則一致,就是有信有願必能往生。以純華為例,末學會如此做——

 

(一)第一步,首先拜佛求佛

 

接到通知,第一步,首先拜佛,猶如自己臨命終,懇切求佛,以本願大悲憐憫純華之苦,垂慈來安慰純華,引導純華帶她回安樂蓮邦,跪拜時,觀想純華歡喜念佛,跟隨阿彌陀佛登上蓮台,回西方。

 

也求阿彌陀佛加被我、引導我、左右我——讓我知道該為她做什麼,希望我所做的、所說的都能契合佛的本意,能幫助她還有一切見聞的人,同生極樂國。禮拜求佛後就上路,一路念佛迴向去看她。

 

(二)跟家屬溝通(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到了醫院以後,當然需要先跟家屬溝通,才能去病房看她,那怎麼跟家屬溝通呢?佛所教的方法,就是依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我們辦事的時候,就依照次第,一者禮敬諸佛——她的家屬就是諸佛(未來佛),所以我們去的時候就禮敬、稱讚、供養,按照這樣的作法,導歸極樂。

 

所以末學會先跟她的爸爸菩薩溝通,說:「我們是純華的好朋友,知道純華她受傷了,我們都很心疼、很著急,所以特地趕來,我們知道爸爸您照顧純華不眠不休一定很辛苦,所以想來義務幫忙,希望為您分擔一些苦。」

 

我們做任何事,先不要急著要對方接受我們什麼,因為對方是我們的影子,是我們的投影,我們要先接受他,也就是先設身處地,跟他交換角色體會:——他現在女兒受了重傷垂危,他是怎麼樣的狀況?我們要先融入他的心境,親切地了解他。

 

佛教我們要禮敬、稱讚,這不是做事的手段,而是內心的修行,為什麼要稱讚呢?因為境界都是我們內心變現的,我們對境界有不滿意,其實就是反映內心不清淨,所以學習稱讚,就是學習淨化自己的內心。(當然,稱讚不能心口不一致。)意業先清淨了,口業再稱讚,心口一致的稱讚,讓我們身口意能清淨,在自己方面是這樣修行,和天地萬物眾生和諧,就是內心清淨和諧。

 

所以我們禮敬稱讚純華的爸爸說:「純華在學校表現很優秀,可見爸爸教育很成功,是一位好爸爸,聽說純華的媽媽過世很早,爸爸您一定是加倍辛勞撫養她,您的辛勞佛菩薩都知道,我們大家都向您致敬。純華小小年紀就懂得參加慈青社,一定是很慈悲熱心助人,這也必然是爸爸很慈悲,給她的影響。慈悲的人都比較能了解佛,比較能夠信佛,我們大家都很捨不得純華發生車禍,也很捨不得她這麼早離開我們,但是這個世間是個苦海,您看九二一大地震,一夜之間就有多少人受傷、斷頭、斷腿、死亡,老實說,這苦海的世間,並不是活得愈久愈快樂,就好像是很難吃的菜,並不是吃得越大碗越幸福。」

 

末學為什麼要這樣對純華的爸爸講呢?因為純華很年輕就遇到災難,而且她有學佛,有些家屬會對「她這麼年輕就遇到災難」覺得很痛苦、不甘心,而且會因此對佛反感,覺得佛都不保祐她。

 

所以末學提出——「其實並不是活得愈久就愈快樂,難吃的菜並不是吃越大碗越好,可能正因為她很善良,正因為她學佛,所以她不用在這世間受那麼多的苦,可以提早領先得救,可以提早過佛菩薩快樂的生活。」這樣的觀念或許可以稍安慰家屬的不平與不甘,給他們痛苦的心一條出路。

 

而,在她姊姊方面,末學是聽大家說——她半工半讀,供給純華讀書,像這樣的姊姊真是好偉大,很少有姊姊這樣,我們也由衷禮敬稱讚她。先體會他們的處境和心情,看彼此的心都能夠溝通接受了,再講正題——因為阿彌陀佛這種本願的大慈悲,並不是大家一見面開口就能聽得進去的,要聽入耳,那得要宿世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但是我們求佛,佛會加被我們無障礙。

 

普賢行願品說的:「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如果人能夠誦(心誦身行)普賢十大願,那麼行在這個世間,就沒有障礙,好像空中的月亮,從烏雲的遮蔽當中出來,這是普賢行願品教我們的。

 

所以我們待人處事,要用阿彌陀佛的心,照著普賢行願品的作法——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我們按照這樣的次第,這樣的發願,在行為上一一做出來,就會照佛菩薩講的這樣——「行於世間,無有障礙。」

 

(三)希望她以最快樂的方式存在

 

如果前面講的可以溝通,再跟他們說明:「我們所以這麼冒昧深夜前來,是因為和您一樣愛純華,所以希望她以最快樂的方式存在。」(請注意——我們是希望她「以最快樂的方式存在」,並不是希望她「趕快拔管子,趕快斷氣往生!」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內心意願」是大不一樣的!)

 

(四)在生死關頭,阿彌陀佛願來引導、換佛身

 

末學會跟家屬們解釋,說:「雖然醫生說她的身體已經不能修復了,可是佛告訴我們宇宙的真相,生命是無限的,其實我們都不會死,不用怕,只是會輪迴,一世又一世地換身體,好像換車子或是搬家一樣,在重新投胎(要換車子)的時刻,是最要緊的時候,因為如果心很痛苦、心很亂,一不注意,有時候就會換到更壞的車子————換到一個更壞更苦的身體,所以佛大慈大悲,教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可以「換身體」換得很好,而且一勞永逸。

 

有一尊阿彌陀佛,他發願,在眾生最苦難的生命關頭,他要親自來幫忙,只要我們願意相信、接受他的救度,呼喚他的名字,他就會來,他會來幫我們換最好的佛身,換金剛不壞的身體,使我們能自由自在到極樂世界,到佛的世界,同時也可以自由回到這個世界,來看家人,來度一切眾生。我們曾經看到很多人,在換身體的時候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的來帶領、引導他,去極樂世界換佛身,永遠不必再受苦。」

 

關於這點,可以舉一、兩個例子是自己比較有親身體驗的現例來說明,再跟家屬溝通:

 

(五)念佛如打一一九,實行很簡單

 

「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以後您可以深入研究,但是現在時間很緊急了,而實行上又很容易,如果我們現在沒有把握時機實行,以後當您明白的時候,會很後悔!現在實行很簡單,只要相信,願意念阿彌陀佛,這樣就好了!就好比臨時有災難,我們相信有「一一九」(信),願意打電話(願),伸出手指頭——「一一九」三個號碼一按(行),電話打通了,救護車、消防隊就來了。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比一一九更慈悲更快!現在生死交關,是最要緊的時刻,是純華要換什麼身體的決定時刻,我們現在為她念佛,請佛來救她、來帶她,這比火災打一一九更緊急,純華也是佛弟子,阿彌陀佛是我們大家的大慈父,佛疼愛她的心,和您作爸爸作姊姊的一樣急切,您願意和我們一起來為她念佛嗎?」(這樣講,我們心裡要祈求佛加被,讓他們歡喜同意,也一起來念佛。)

 

(六)我們合力陪她走這段路

 

「純華是個好孩子,所以不必在這世間受很多苦,她可以領先得度,先到快樂的世界,先到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的身邊,我們現在合力一起陪她走,讓她領先得度,領先過快樂的佛生活。否則如果再輪迴,即使下輩子做人當總統、甚至升天,都是免不了生死痛苦的。何況輪迴也可能作鬼,或作其他動物,那就更苦。」

 

末學以前當醫生時,通常都是這樣跟病人家屬溝通,大部份的家屬都會同意,很少有家屬不同意的。雖然各人個別條件差異很大,但是恭敬虔誠是行得通的總原則。

 

(七)和臨終人溝通

 

1)讓他了解狀況

 

而在臨終人純華方面,如果進去加護病房看她的話,末學會先跟她講:「阿彌陀佛!雖然你不認識我,但是阿彌陀佛很疼你,要我來看你。」

 

純華參加慈青社,一定是崇敬上證下嚴上人,所以我們可跟她說:「證嚴上人也為您祈禱、為您祝福(上人的心必然如是)。聽說您車禍受了重傷,大家都很心疼,很捨不得您受苦難過。」

 

為什麼要告訴純華說她車禍受重傷呢?因為當事人她在路上忽然發生車禍,是剎那間發生的,她自己一剎那之前,也不知道會發生車禍,撞上的時候也迷迷糊糊,一時驚嚇可能什麼都不清楚了。

 

有很多人,車禍以後,好久都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狀況,甚至死掉了他都還不知道自己死了,而還在找他以前的那個身體,所以末學如果遇到——臨終的人屬於「意外災禍,昏迷不醒的」,末學就會講一下他的狀況讓他了解,也提醒他,所以才說:「聽說您車禍受重傷了」——讓她知道她的狀況。

 

反過來說,如果她還迷迷糊糊,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而我們一去就跟她講說:「你現在,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她可能還莫名其妙呢!

 

所以我們可以跟她先講清楚她的狀況。我以前看過一些病人像車禍、中風的患者,昏迷一段時間醒過來後,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所以跟他解釋一下狀況是有必要的。

 

2)不妨真誠流露,表達關懷

 

而為什麼要把我們心疼難過的真情也表達出來呢?因假如為了讓她不貪戀世情而順利往生,就刻意表現道貌岸然,太過冷靜理智,就很容易令人誤會為——好像要催她早點離開般,太冷漠無情了,她反而會覺得沒人關懷她,而更渴望留戀這個情,甚至會反感起瞋心!

 

所以我們愛護她的真情,也不妨就直接流露表達出來。不用太擔心她會眷戀這個情,大家可以試想:如果我們現在發生車禍——我們自己可能是很想活下去,很渴望趕快被救起來,但是每個人一來就催說:「你趕快萬緣放下,趕快往生!」沒有一個人希望你活下去,沒有一個人想跟你在一起,這樣您能接受嗎?

 

所以要體諒,不單是家屬很難接受臨終的那一刻,而是事情太突然,連當事人本人,都沒準備好接受「他自己會死」的事實。

 

末學國中時,曾有車禍的經驗:在路上騎腳踏車被摩托車從後面撞過來,撞上時,根本都沒看見對方,我莫名其妙,車被撞掉了,人飛起來,最後看到一根電線桿在面前一晃,然後就倒在地上!是頭先落地感覺劇痛,剎那間就不省人事。當時正放學,撞到我的人很好,他還由我的書包,找到我向同學借的筆記簿,聽說,他不但跑到學校問,說:「王雅琴發生車禍了,她家住哪?」而且還跑到王雅琴的家裡通知,

 

她爸爸說:「王雅琴在洗澡。」那王雅琴聽了嚇一跳說:「我的筆記簿借郭惠珍了,一定是郭惠珍發生車禍了!」我被撞後昏迷了十幾個鐘頭,完全不省人事。醒來之後,一起床,頭就往後倒,眼前一片黑暗,周圍的人問我:「你叫什麼名字?」我好像知道,但一時答不出來,我也很奇怪他們為什麼問我這個問題。原來是因那時候瓊瑤有本小說,描寫有個人因為車禍把一切事都忘掉了,所以他們怕我得「失憶症」,把一切事都忘掉了。

 

回想起來,自己根本迷迷糊糊,不知道當時狀況怎麼樣,好像只記得自己有摔下來的經歷而已。假加那時死了,一定死得不明不白。由此可推知一般意外災禍死亡的狀況。還曾經有一位算命的女士,告訴我說:「你要不是吃素、念佛,那一次的車禍就死了!」

 

3)順情而化,讓她的苦流出去,轉向彌陀願海

 

講這個經驗,是給大家作參考,和大家互相勉勵——要記得阿彌陀佛教我們的順情而化,我們的同學如果發生了狀況,我們一定會很心疼著急,捨不得他受苦難過,我們這很懇切的真情,不妨直接流露出來。因為她自己受苦時,當然捨不得自己受苦,別人假如對她太冷漠了,她的苦就沒辦法得到共鳴而抒發掉,所以要先像大禹治水一樣,用疏導法,給她一條出路,使苦能流出,她的苦能流出去,才能轉向彌陀願海,才能流入彌陀大願海。

 

要往生極樂世界,當然要能捨掉這個身體,我們希望她往生極樂,也一定要能捨這個身體,但她如果不知道自己身體已經壞掉了,那就很難捨。雖然如此,我們也不能很冒然唐突,一去就叫她把身體捨掉,我們將心比心——我們現在要是斷了一條腿,會不會立刻想把這個身體捨掉?一定是想把它給治好,不會想捨掉,對不對?

 

除非你平常很有道心,常常這樣提攜,否則的話,很少人能這樣立即捨幻化之身,求往生西方。所以要先將心比心、順情而化,體會對方面臨身體壞掉的感覺,但也並不是一味順情,是「順情」還要「而化」,「而化」先要「順情」。

 

4)為她念佛、求佛安排;願她無有眾苦,但受諸樂

 

然後,再跟純華講:

 

「大夥三更半夜來看您,為您念阿彌陀佛——」這樣一邊講就把阿彌陀佛的聖號念出來,讓她聽聞到了!

 

「求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為純華作最好的安排,讓純華永遠安樂,不必再受苦。末學以前通常會跪在病人的旁邊,為他祈求,把內心向佛祈求的話講出來,我心裡這樣祈求,就直接講出來,讓他可以聽得到,如果他耳朵已經聽不到了,他的心也可以感受得到。

 

再鼓勵她:「即使我們沒有辦法幫助您,但是佛有辦法!我們都很急切虔誠,為您念阿彌陀佛求佛來幫助您。」

 

這樣念佛,她也就聽進去了。「求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為純華作最好的安排,讓純華永遠安樂不必受苦。」我們內心願她「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就是「往生極樂」的真實意義,我們試把「往生極樂」,用一般人容易了解接受的語言來表達。

 

5)以寬恕化解怨恨

 

接著再進一步說:「純華您是慈青的社員,是熱心助人的孩子,阿彌陀佛知道,您心地很善良,做很多善事,和證嚴上人一樣慈悲。撞倒您的人,他不小心,而讓您受苦,實在很不應該,我們都很為您不平,但是證嚴上人教我們:『普天下沒有一個我不原諒的人,普天下沒有一個我不愛的人。』撞到您的人他不是故意的,他很痛苦,而且很愧疚,向您求懺悔,求您原諒他,純華您一定會用上人的精神去原諒他,對不對?今天假如反過來是您撞到他,一定也希望他能寬恕您,因為車禍只是彼此剎那間的不慎,不是任何人願意的,所以慈悲的純華,您一定能寬恕他,您寬恕了他,您所有的苦,阿彌陀佛都可以為您擔待,阿彌陀佛可以讓您不必受苦。」

 

為什麼要這樣勸她?因為她被撞受傷了,有時候心會罣礙,會怨恨撞到她的人,而只要心裡面有一口怨氣、有一點不能原諒別人的心在,這就是「願嘔氣受苦」而「不願意往生極樂」,這「不願」,就是往生的障礙,不是別人障礙,是自心生障礙,所以跟她提一下,讓她拿出慈悲的心原諒,才能和佛相應。

 

而為什麼要先說:「撞倒她的人不小心,讓她受苦,很不應該,我們為她不平呢?」因若不先將心比心,站在她的立場,體諒她的委屈,而一下子就要她——「在如此痛苦的病況下,去原諒肇事者。」那實是太難能可貴的「聖人境界」,我們別一下子就強人所難,只要能漸漸寬恕就很偉大了!

 

因為她平常親近證嚴法師,就用她所親近、尊重的人的話來勸她——「普天下沒有一個我不原諒的人,普天下沒有一個我不愛的人。」眾生都是有佛性的,只要跟她提示一下,她原來有一個佛性的大慈悲心,這個心念一提起來,其實已經可以跟阿彌陀佛的頻道相應了。

 

6)交給佛安排,換金剛不壞之身

 

再勸勉她:「醫生說您的身體壞了,但是您不要怕,因為生命是無限的,我們都不會死,只是會「換身體」而已,這個身體只是像一部車子,我們的心才是主人。車子壞了,我們就換一部更新、更好的,這個身體壞了,就換一個更新、更好的佛身。一般人胡思亂想,可能會換更壞、更糟糕的身體。而我們是學佛的人,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換很好的身體!——

 

阿彌陀佛發願,要幫我們換一個最好最快樂的佛身,而且是永遠金剛不壞的。在我們臨終要換身體的時候,只要信得過,呼喚阿彌陀佛的名字,阿彌陀佛就馬上來為我們做最好的安排,帶領我們。

 

在阿彌陀佛的帶領之下,一切都會很順利,不必擔憂,您一心念佛,很快就會脫離一切的痛苦,換上舒服安樂的佛身,不但可以和阿彌陀佛一起自在地到各處遊玩、學習度眾生,也可以帶著極樂世界的花朵回來看爸爸、看姊姊,看一切好朋友,就和住在一起沒有兩樣。純華您不用擔心不用怕,我們已經看過很多人,信靠佛力念阿彌陀佛,都真的得到佛的帶領和幫助,只要您相信,願意接受佛的慈悲,一心信靠他,阿彌陀佛隨時就在您身邊幫助您。

 

我們只要靜下來專心念阿彌陀佛,一個字一個字聽清楚安心念,就和佛搭上線,能夠念「十念」就成功了,甚至只念「一念」也可以成功。阿彌陀佛一心一意要幫助您,非救您不可,您不要怕,放心念佛交給佛安排(此即「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會慈悲照顧您的爸爸和姊姊,我們大家和佛菩薩都在您身邊,陪您走這一段路,您安心,您不會寂寞的,我們一起念佛,您專心聽、專心念,很快就會換好金剛不壞身,永遠不再受苦,很快就會到光明的極樂世界留學,再迴入娑婆度有情。」

 

7)自己專心念佛——把電話打通

 

勸勉之後就專心念佛,我們助念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東張西望,不要去管周圍怎麼樣,我們要當作是自己臨命終,自己先學萬緣放下,一心念佛。

 

去助念,千萬不要應人情去虛應故事——一下子又要喝水,一下子又要上廁所跑出跑入,一下子又想自己肚子餓要吃個點心......,這樣自己念佛不專心,發出去的電波就很雜亂,而臨終的人,或亡者,他中陰身並不是用眼睛看或耳朵聽,亡者是用「心」看,用心感受,等於有小神通(他心通),所以我們只要很誠懇,把「阿彌陀佛」念清楚,他就能接收得到。我們把自己念的佛號,字字聽清楚,就像打電話,同時要觀照、看清楚每一個號碼是不是打對了,同樣,念佛時也要聽清楚每個字,一一聽清楚,看好自己的佛號,這個電話就打通了!

 

電話打通了,就是佛的事了,阿彌陀佛會依本願大力隨時做最好的安排。我們只負責把這個電話接通。

 

如果不專心,就像亂按電話號碼,當然會打到別的地方去,打錯電話,來的是誰就很難說了!這樣講大家也別害怕,因為把電話打對,其實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事,何況「阿彌陀佛」電話號碼只有四個字,「一心念佛」也就像把電話打對一樣簡單,專心地念,人人都可以打通,隨時只要靜下來,就可以拿出這個能力來。

 

請大家記得——只要「至心信樂,乃至十念。」就可以成功了!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