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

卷二十九(經文卷七之一)

 

明 交光大師 述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卷二十九(經文卷七之一)

明京都西湖沙門交光真鑑述 

蒲州萬固沙門妙峰福登校 

 

寅三總結遠魔分三。卯一酬問重訂嚴戒。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三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

 

初問道場。便說云何攝心入三摩地。故佛結酬前問也。妙門即耳門也。末句。言持之潔白無點汙也。

 

卯二拔本必不滋末。

 

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三口四。生必無因。

 

四重為諸罪根本。餘為枝葉。心三。謂貪瞋癡。口四。即小妄綺語兩舌惡口。良以既經細絕。麤必不生也。問。婬殺盜是極麤身業。何反謂其細於心三。大妄語是極重口業。何反謂其細於口四。答。婬殺盜若約身犯極麤。今從心念絕之。令一念不生。故細於心三。大妄獲罪雖重。而約稱因果不實。則比惡口等似未同其麤鄙。故猶細於四口矣。

 

卯三絕塵決定遠魔。

 

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云何發生。

 

不遺失。即不漏落一念於四重中也。於六塵而但舉四塵。語之略也。蓋塵依念住。念絕而塵何所依。魔托塵入。塵忘而魔何所托。故能遠魔也。正教持戒竟。

 

丑二助以咒力。分為二科。寅一正以勸持讚勝。又分為三科。卯一戒不能除。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

 

宿習。謂過去惑業種子也。溫陵曰。現業易制。自行可違。宿習難除。必假神力。今夫行人好正而固邪。欲潔而偏染。隱然若有驅策而不能已。宿習之使也。

 

卯二轉教咒遣。

 

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

 

佛頂光。詳現初救阿難時。溫陵曰。摩訶薩怛多般怛囉。此云大白傘蓋。即藏心也。量廓沙界曰大。體絕妄染曰白。用覆一切曰傘蓋。○顯咒全是真心體用。祕密章句。威力無量。能除宿昔惑業習種。其實苦報亦能除之。今四重正屬惑業。故云然也。

 

卯三讚咒最勝。

 

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為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

 

溫陵曰。無見頂者。華嚴九地知識自說為佛乳母。初生親捧持。諦觀不見頂。示頂法不可以見見也。○佛已入定。便表無為。光中化佛。顯是無為心佛。此首二句表本覺究竟二妙果也。頂者。理極無上之相。蓮者。稱真敷行之相。此經令行人先明本具極理。實相知見。是為從頂發輝。此屬密因。然後稱真修證。是為坐寶蓮華。此屬顯因。即修證了義。故此中二句表密顯二妙因也。末句總結。如來現相。見咒中具證如是。極為殊勝。當深信持之。必令戒成也。

 

寅二況顯除習無難。又二。卯一促舉無修尚證。又三。辰一舉愛習甚深。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

 

辰二示蒙宣脫證。

 

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

 

吳興曰。愛心永脫。指初聞咒得阿那含也。成阿羅漢。指前文殊簡圓通後也。○四果雖由聞法。推其拔脫之力。仍當歸功於咒。非咒拔脫。何由而得聞法以至證羅漢哉。

 

辰三表無修速資。

 

彼尚婬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

 

但依如來。歸功咒力。

 

卯二況顯發心必除。分二。辰一明發無上心。

 

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

 

本以學人。不同本以婬女也。發無上心。不同無心修行也。

 

辰二喻除之最易。

 

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

 

吳興曰。塵譬宿習。風如神咒。順風揚塵。散之則易。誦咒除習脫之匪難。○咒力雖如風。而復助無上心人。故更是順風。宿習雖如塵。而有學宿習更是微塵。反顯婬女乃為多塵。而無心修行猶如逆風也。歷明預先嚴戒已竟。

 

子二略示場中定慧。溫陵謂初標三學而終止四戒者。定慧已備前文。似亦知定慧屬前圓通。然亦不於場中說定慧處表彰耳門。遂令行人不知道場中所修復是何門。豈前語亦大略言之。而非見徹之論乎。且此初請略說文中但詳於戒。而生定生慧無處表彰。豈標徒具三。而釋之惟一乎。以定慧既不越前。即不如說戒之詳而已。豈全無耶。是故今科略示場中定慧也。又分為二科。丑一因戒生定。分三。寅一牒戒擇師。又三。卯一牒前持戒。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

 

前雖科為預先嚴戒。理實但以詳明四戒當嚴。所以此科方是於未入道場之前。實起持戒之行。是以下科方教擇師也。從心止絕前之四事。故曰清淨。不可更添別戒。

 

卯二正教擇師。

 

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

 

卯三不遇難成。

 

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

 

寅二誦咒結界。

 

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

 

真際曰。誦咒百八表滅百八煩惱也。○道場詳在後請。上二科方是因戒意耳。

 

寅三定中求佛。

 

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

 

此科方是所生之定。良以眾生心水淨。諸佛影現中。若非定中。必無求現之理。故知此已在定求也。然定即反聞自性。入流亡所。但加求佛灌頂之念而已。因戒生定竟。

 

丑二因定發慧。又二。寅一約戒願久定。前不兼後。後必兼前。前科但牒戒而生定。此雖總標因定。而文中雙牒戒定為因。又加發願。類求灌頂也。又為三。卯一歷舉行人。

 

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

 

白衣兼優婆塞優婆夷。雖不擇僧俗。而男女決定各從其類。必非男女混同一場也。

 

卯二牒戒明願。

 

心滅貪婬。持佛淨戒。於道場中。發菩薩願。

 

首句略舉婬戒。次句總該後三戒。菩薩願不出四洪。亦所以為感佛機也。

 

卯三剋期久定。

 

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三七日。

 

凡出道場而復入。則必澡浴。外潔其身也。六時行道。即專注反聞。經行排遣。內攝其心也。晝夜十二時。六時行道。六時靜坐。均調昏散矣。如子時行道丑時靜坐。寅時行道卯時坐等是也。然行中坐中所習。皆反聞自性入流亡所而已。末二句結成剋期久定。不寐有二意。一除昏睡不覺。二戒忘失反聞。此科正牒定。而明因定二字。下科乃生慧也。

 

寅二許顯加發慧。

 

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定心為生慧之親因。摩頂安慰。佛之威力為助緣。所謂啐啄同時。朗然大悟也。然開悟渾含淺深諸相。不可一定。若得動靜不生。發須陀洹見道之慧。若得聞所聞盡。發阿羅漢人空慧。若得空所空滅。成法空慧。若得寂滅現前。發圓通無上知覺慧也。孤山曰。若見此像。當觀空寂。是佛顯然。是魔則滅。初請略說一科已竟。

 

庚二重請詳示。分二。辛一重請說道場。前雖言入道場。而未說道場如何建設。故重請說之。又分為二科。壬一阿難重請。又分為二科。癸一述已開悟。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道成。

 

自揣但習反聞。不須道場。可成無學。即聞所聞盡等三空諸果位也。

 

癸二代請軌則。

 

末法修行。建立道場。云何結界。合佛世尊清淨軌則。

 

壬二世尊重說。分三。癸一道場建設。此中表法理所不無。然亦聖心所知之境。本難盡測。姑就古人舊說存之以備觀覽。實非修行正要。學者亦不必過泥。而反誤耳門正修之旨趣矣。詳之。又分五。子一所建壇式。又二科。丑一塗壇地。又二。寅一正用牛糞和香。

 

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牛惟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

 

溫陵曰。法王法言。即事即理。法不孤起。事不唐設。如華嚴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五位行相。即世諦以彰明。凡所設施。必有取像。則此壇場用度無非表法也。山為高土。雪山。純淨上信也。大力白牛。純淨大根也。香草清水。妙善淨智也。茹退。充實遺餘也。上栴檀。為十香之首。十度之總。萬行之冠也。長水曰。雪山牛乳。純是醍醐。所有茹退。最為香潔。○茹者食也。退。即糞也。十度。謂施戒忍進定慧方便願力智也。

 

寅二揀用黃土合香。又四。卯一揀不堪用。

 

若非雪山。其牛臭穢。不堪塗地。

 

略一糞字。

 

卯二別用黃土。

 

別於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黃土。

 

溫陵曰。原為平土。中信也。地皮。未淨也。五。數之中。黃。色之中。取中中淨信也。

 

卯三合十種香。

 

和上栴檀。沈水蘇合熏陸鬱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雞舌香。

 

溫陵曰。十香。十波羅密法香也。

 

卯四細羅塗地。

 

以此十種細羅為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

 

溫陵曰。細羅為粉。推之以為微妙萬行也。夫欲取如來寂滅場地。必本於廣大信心。而資乎淨智妙善。以養成純一大根。充實遺餘。猶足以合法香冠十度。故可嚴成寂滅場地也。上信大根有不可得。則求其次焉。故取中中信心。雖未能冠乎十度萬行。而能具之者。亦可以嚴成。

 

丑二定壇相。

 

方圓丈六。為八角壇。

 

長水謂壇乃除地之墠。似是。若壘土為之。經當明言層級。今並無之。顯是平地塗為八角也。溫陵曰。壇。寂滅坦實之體也。體具八正。故為八角。為攝八邪。故方丈六。

 

子二所設莊嚴。分四。丑一壇心華缽。

 

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華中安缽。缽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隨安所有華葉。

 

溫陵曰。壇心蓮華。中道妙行也。蓮之為物。華實同體。染淨同源。表妙行大致也。用金銀銅木所造者。表妙行云為也。金銀。百鍊愈精而不變。銅剛而能同。義之像也。木能上罩以覆其下。仁之像也。夫依體起行。精而不變。剛而能同。或以義制。或以仁覆。無過不及。凡皆會於中道。乃所以為妙行也。缽為應器。表隨量應物也。露為陰澤。以秋降。八月。秋之中也。水中華葉。即仁覆之行隨澤所施。此又隨量應物陰利潛化之表也。

 

丑二缽外列鏡。

 

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

 

溫陵曰。圓鏡。大圓鏡智也。各安八方圍繞華缽者。智行相依。隨方圓應也。

 

丑三鏡外華爐。

 

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爐。間華鋪設。莊嚴香爐。

 

溫陵曰。鏡外蓮華香爐各十六。而間設者。華表妙行。香表妙德。鏡外。即正智之外方便建立。使邪正相攝。德行相熏。庶久而俱化。兩忘邪正也。

 

丑四爐焚沈水。

 

純燒沈水。無令見火。

 

溫陵曰。純燒沈水無令見火者。反德藏用。滅伏覺觀。然後能契寂滅場地也。

 

子三所獻供養。分為二。丑一八味陳供。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為煎餅。並諸沙糖。油餅。乳糜。蘇合。蜜薑。純酥。純蜜。於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

 

溫陵曰。表以法喜禪悅獻二尊也。權教開許乳酪。實教遮禁。而復取以享奉者。意在融權實。同邪正。故八味亦各十六。圍繞華外。表融權攝邪之法喜隨行施設也。

 

丑二兩時致享。

 

每以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爐。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酥蜜於炎爐內。燒令煙盡。享佛菩薩。

 

溫陵曰。佛以日中受食。故每以日中致享。中夜例日中也。蜜成於華。表和融法行也。酥成於乳。表和融法味也。半為中數。三為成數。小香爐。方寸覺心也。以香沐炭。發覺之法也。藥王然身。先服兜樓婆香。意取發燄。故取沐炭然令猛熾。投酥蜜於炎爐燒令煙盡者。行法既成。不可終滯。當於覺心勇猛眺牷C使習氣併鑠。緣影俱亡。豁然如所謂紅爐點雪者。然後為佛所享。

 

子四所奉尊像。又復分為三科。丑一四外旛華。

 

令其四外遍懸旛華。

 

溫陵曰。四外旛華。外行嚴飾也。

 

丑二四壁內聖。又二。寅一總標。

 

於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

 

寅二別列。分二。卯一當陽五如來。

 

應於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彌陀。

 

溫陵曰當陽正位盧舍那等。寂場真主也。彌勒。當來真主也。阿居東。彌陀居西。智悲真主也。

 

卯二左右二菩薩。

 

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兼金剛藏。安其左右。

 

溫陵曰。諸大變化觀音形像。上同下合真主也。金剛藏常領金剛護持咒人。伏魔斷障真主也。

 

丑三門側外護。

 

帝釋。梵王。烏芻瑟摩。并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頻那夜迦。張於門側。左右安置。

 

溫陵曰。門側左右。釋梵等眾有力外護也末法修行凡賴於此。一有闕焉。必不成就。烏芻。火頭金剛。藍地迦。青面金剛。軍茶利。金剛異號也。毗俱胝。三目持鬟髻是也。頻那夜迦。即豬頭象鼻二使者。

 

子五所取照映。

 

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溫陵曰。壇中之鏡混物有依。行人之智也。空中之鏡離物無依。諸佛之智也。混物有依者。方能照物。未能照己。必得乎離物無依住智交相為用。然後物我互照。心境雙融。諸佛眾生身土相入。不勞動步。不待擬心。法法遍周。事事無礙。舉目千聖齊現。觸處萬象昭然。一華一香。遍供塵剎。一行一相。充擴無窮。不假神通。不涉情謂。寂場法法本如是也。道場建設竟。

 

癸二修證節次。分二。子一三七初成定慧。又分為二科。丑一三七功夫。就分為三科。寅初一七禮誦行道。

 

於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恆於六時誦咒圍壇。至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遍。

 

溫陵曰。凡所蘄向。以皈依三寶為最初方便。故初七日至誠頂禮如來菩薩羅漢名號。所以假其不思議力發行助道也。○他力也。

 

寅次二七專心發願。

 

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

 

若圖總略。不出四洪。溫陵曰。依毗尼教。專心發願也。行願堅強。則得大勇猛。吳興曰。先有願教者。如梵網經十大願等是也。

 

寅後三七一向持咒。

 

第三七中。於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囉咒。

 

溫陵曰。時無間歇。咒無遍限。一向誦持。遂能以精誠感格。進力克功也。

 

丑二末日定慧。分三。寅一佛現摩頂。

 

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

 

此可見前三七中亦具麤略定心。但兼禮念願咒。非不攝心反聞也。若心水不淨。佛何由而現乎。溫陵曰。鏡交光處。則生佛智照。感應道交也。

 

寅二定心成就。

 

即於道場修三摩地。

 

此方專習反聞。不令一念緣彼聲塵。專注前解聞中妙境。所謂入流亡所也。此應坐習為多。時或經行排遣。但一味反聞無間。

 

寅三慧心成就。

 

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淨。猶如琉璃。

 

首句顯定心為親因。道場持咒等為助緣。因緣力故。所以能令也。末二句。發慧妙境也。身心意兼真妄。約明字。但是真身真心大智慧光明顯現之相。而淨字雖亦說真。兼顯妄身妄心了不可得。為真淨之所以也。末句雙喻明淨。且真身真心即是聞性。聲塵忘而六塵俱捐。故極明淨。此在定中發慧。暫得與寂滅現前境界相應也。三七初成定慧已竟。

 

子二百日頓證聖果。分三。丑一先防不成由不清淨。

 

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

 

不成就者。但是不能剋期取證。警擇師友不可濫取非人。

 

丑二正示期滿有證初果。

 

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

 

利根。謂惑障俱輕。慧性明悟者也。孤山曰。陀洹。按位即圓初信。若依涅槃。乃是初入別圓地住也。○依初解。則當齊於動靜不生。斷八十八使。亦但位齊小乘見道。非真取小果也。依後解。則當徹至寂滅現前。位齊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二釋俱通。涅槃借小乘四果名位。以次當大乘住行向地矣。

 

丑三後開未成亦見佛性。

 

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

 

若依圓師前解。則位在五觀。依後解。則位在十信。次於所證必然之理。即是了了見於佛性。自信本來尊貴。亦不患於不證。所謂已到不疑之地矣。修證節次已竟。

 

癸三結答酬請。

 

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吳興曰。壇法行相。此土末世行之惟艱。然所誦咒下文亦許不入道場。故使有緣隨器受益。重請說道場已竟。

 

辛二重請說神咒。分三。壬一會眾重請。又分二。癸一述己自請。又為三。子一述遭術遇救。又三。丑一述多聞未證。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

 

恃愛前已釋過。小乘以四果為無為。

 

丑二述被邪咒禁。

 

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

 

初果力弱故也。

 

丑三述賴咒轉救。

 

賴遇文殊。令我解脫。

 

須補文殊將咒往護。

 

子二敘蒙咒未聞。

 

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

 

天如曰。昔阿難密承咒力。得解婬難。故曰冥獲未聞。

 

子三請重宣廣利。

 

惟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迴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

 

身解脫者。謂消業離苦也。意解脫者。謂破惑證真也。

 

癸二同眾普請。

 

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佇聞如來祕密章句。

 

壬二如來重說。分二。癸一正說神咒。又三。子一咒前光相。又四。丑一如來放頂光。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

 

斯光所表。具足多義。今略分釋之。此科與次科表顯中之密。以自如來當身所現也。肉髻即無見頂。表法身理。從頂放光。表依理起智。光具百寶。表智含萬用。

 

丑二光中現如來。

 

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

 

光中涌蓮。表依智發行。化佛坐蓮。表行嚴妙果。

 

丑三化佛放頂光。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

 

此科與次科表密中之密。以又從化佛重現也。斯即所謂從佛頂中之佛頂。放寶光中之寶光。表斯咒尊中之尊。妙中之妙也。十光。亦表十力深智。具足萬用。無求不應。見攝受之慈。

 

丑四光中現金剛。

 

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擎山持杵。遍虛空界。

 

表無量祕密神用。降伏魔外。無惡不摧。見折伏之威。

 

子二大眾欽聽。

 

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畏。謂畏其威。愛。謂愛其慈。抱。懷也。眾生以此二懷承順如來。而神化無所留滯矣。咒中密具此諸妙理。故表彰之。

 

子三神咒章句。

 

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羅訶帝三藐三菩陀寫(一)薩怛他佛陀俱知瑟尼釤(二)南無薩婆勃陀勃地薩跢鞞弊(三毗迦切)南無薩多南三藐三菩陀俱知南(四)娑舍囉娑迦僧伽喃(五)南無盧雞阿羅漢跢喃(六)南無蘇盧多波那喃(七)南無娑羯唎陀伽彌喃(八)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九)三藐伽波囉底波多那喃(十)南無提婆離瑟(十一)南無悉陀耶毗地耶陀囉離瑟(十二)舍波奴揭囉訶娑訶娑囉摩他喃(十三)南無跋囉訶摩泥(十四)南無因陀囉耶(十五)南無婆伽婆帝(十六)嚧陀囉耶(十七)烏摩般帝(十八)娑醯夜耶(十九)南無婆伽婆帝(二十)那囉野拏耶(二十一)槃遮摩訶三慕陀囉(二十二)南無悉羯唎多耶(二十三)南無婆伽婆帝(二十四)摩訶迦羅耶(二十五)地唎般剌那伽囉(二十六)毗陀囉波拏迦囉耶(二十七)阿地目帝(二十八)尸摩舍那泥婆悉泥(二十九)摩怛唎伽拏(三十)南無悉羯唎多耶(三十一)南無婆伽婆帝(三十二)多他伽跢俱囉耶(三十三)南無般頭摩俱囉耶(三十四)南無跋闍囉俱囉耶(三十五)南無摩尼俱囉耶(三十六)南無伽闍俱囉耶(三十七)南無婆伽婆帝(三十八)帝唎茶輸囉西那(三十九)波囉訶囉拏囉闍耶(四十)跢他伽多耶(四十一)南無婆伽婆帝(四十二)南無阿彌多婆耶(四十三)跢他伽多耶(四十四)阿囉訶帝(四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四十六)南無婆伽婆帝(四十七)阿芻鞞耶(四十八)跢他伽多耶(四十九)阿囉訶帝(五十)三藐三菩陀耶(五十一)南無婆伽婆帝(五十二)鞞沙闍耶俱嚧吠柱唎耶(五十三)般囉婆囉闍耶(五十四)跢他伽多耶(五十五)南無婆伽婆帝(五十六)三補師毖多(五十七)薩憐捺囉剌闍耶(五十八)跢他伽多耶(五十九)阿囉訶帝(六十)三藐三菩陀耶(六十一)南無婆伽婆帝(六十二)舍雞野母那曳(六十三)跢他伽多耶(六十四)阿囉訶帝(六十五)三藐三菩陀耶(六十六)南無婆伽婆帝(六十七)剌怛那雞都囉闍耶(六十八)跢他伽多耶(六十九)阿囉訶帝(七十)三藐三菩陀耶(七十一)帝瓢南無薩羯唎多(七十二)翳曇婆伽婆多(七十三)薩怛他伽都瑟尼釤(七十四)薩怛多般怛籃(七十五)南無阿婆囉視耽(七十六)般囉帝揚岐囉(七十七)薩囉婆部多揭囉訶(七十八)尼羯囉訶揭迦囉訶尼(七十九)跋囉毖地耶叱陀你(八十)阿迦囉密唎柱(八十一)般唎怛囉耶儜揭唎(八十二)薩囉婆槃陀那目叉尼(八十三)薩囉婆突瑟吒(八十四)突悉乏般那你伐囉尼(八十五)赭都囉失帝南(八十六)羯囉訶娑訶薩囉若闍(八十七)毗多崩娑那羯唎(八十八)阿瑟吒冰舍帝南(八十九)那叉剎怛囉若闍(九十)波囉薩陀那羯唎(九十一)阿瑟吒南(九十二)摩訶揭囉訶若闍(九十三)毗多崩薩那羯唎(九十四)薩婆舍都嚧你婆囉若闍(九十五)呼藍突悉乏難遮那舍尼(九十六)毖沙舍悉怛囉(九十七)阿吉尼烏陀迦囉若闍(九十八)阿般囉視多具囉(九十九)摩訶般囉戰持(百)摩訶疊多(百一)摩訶帝闍(二)摩訶稅多闍婆囉(三)摩訶跋囉槃陀囉婆悉你(四)阿唎耶多囉(五)毗唎俱知(六)誓婆毗闍耶(七)跋闍囉摩禮底(八)毗舍嚧多(九)勃騰罔迦(十)跋闍囉制喝那阿遮(十一)摩囉制婆般囉質多(十二)跋闍囉擅持(十三)毗舍囉遮(十四)扇多舍鞞提婆補視多(十五)蘇摩嚧波(十六)摩訶稅多(十七)阿唎耶多囉(十八)摩訶婆囉阿般囉(十九)跋闍囉商羯囉制婆(二十)跋闍囉俱摩唎(二十一)俱藍陀唎(二十二)跋闍囉喝薩多遮(二十三)毗地耶乾遮那摩唎迦(二十四)屈蘇母婆羯囉跢那(二十五)鞞嚧遮那俱唎耶(二十六)夜囉菟瑟尼釤(二十七)毗折籃婆摩尼遮(二十八)跋闍囉迦那迦波囉婆(二十九)嚧闍那跋闍囉頓稚遮(三十)稅多遮迦摩囉(三十一)剎奢尸波囉婆(三十二)翳帝夷帝(三十三)母陀囉羯拏(三十四)沙鞞囉懺(三十五)掘梵都(三十六)印兔那麼麼寫(三十七誦者至此稱弟子某受持)烏(三十八)唎瑟揭拏(三十九)般剌舍悉多(四十)薩怛他伽都瑟尼釤(四十一)虎(四十二)都嚧雍(四十三)瞻婆那(四十四)虎(四十五)都嚧雍(四十六)悉耽婆那(四十七)虎(四十八)都嚧雍(四十九)波羅瑟地耶三般叉拏羯囉(五十)虎(五十一)都嚧雍(五十二)薩婆藥叉喝囉剎娑(五十三)揭囉訶若闍(五十四)毗騰崩薩那羯囉(五十五)虎(五十六)都嚧雍(五十七)者都囉尸底南(五十八)揭囉訶娑訶薩囉南(五十九)毗騰崩薩那囉(六十)虎(六十一)都嚧雍(六十二)囉叉(六十三)婆伽梵(六十四)薩怛他伽都瑟尼釤(六十五)波囉點闍吉唎(六十六)摩訶娑訶薩囉(六十七)勃樹娑訶薩囉室唎沙(六十八)俱知娑訶薩泥帝隸(六十九)阿弊提視婆唎多(七十)吒吒迦(七十一)摩訶跋闍嚧陀囉(七十二)帝唎菩婆那(七十三)曼茶囉(七十四)烏(七十五)莎悉帝薄婆都(七十六)麼麼(七十七)印兔那麼麼寫(七十八至此句準前稱名若俗人稱弟子某甲)囉闍婆夜(七十九)主囉跋夜(八十)阿祗尼婆夜(八十一)烏陀迦婆夜(八十二)毗沙婆夜(八十三)舍薩多囉婆夜(八十四)婆囉斫羯囉婆夜(八十五)突瑟叉婆夜(八十六)阿舍你婆夜(八十七)阿迦囉密唎柱婆夜(八十八)陀囉尼部彌劍波伽波陀婆夜(八十九)烏囉迦婆多婆夜(九十)剌闍檀茶婆夜(九十一)那伽婆夜(九十二)毗條怛婆夜(九十三)蘇波囉拏婆夜(九十四)藥叉揭囉訶(九十五)囉叉私揭囉訶(九十六)畢唎多揭囉訶(九十七)毗舍遮揭囉訶(九十八)部多揭囉訶(九十九)鳩槃茶揭囉訶(二百)補丹那揭囉訶(一)迦吒補丹那揭囉訶(二)悉乾度揭囉訶(三)阿播悉摩囉揭囉訶(四)烏檀摩陀揭囉訶(五)車夜揭囉訶(六)醯唎婆帝揭囉訶(七)社多訶唎南(八)揭婆訶唎南(九)嚧地囉訶唎南(十)忙娑訶唎南(十一)謎陀訶唎南(十二)摩闍訶唎南(十三)闍多訶唎女(十四)視比多訶唎南(十五)毗多訶唎南(十六)婆多訶唎南(十七)阿輸遮訶唎女(十八)質多訶唎女(十九)帝釤薩鞞釤(二十)薩婆揭囉訶南(二十一)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二十二)雞囉夜彌(二十三)波唎跋囉者迦訖唎擔(二十四)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二十五)雞囉夜彌(二十六)茶演尼訖唎擔(二十七)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二十八)雞囉夜彌(二十九)摩訶般輸般怛夜(三十)嚧陀囉訖唎擔(三十一)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三十二)雞囉夜彌(三十三)那囉夜拏訖唎擔(三十四)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三十五)雞囉夜彌(三十六)怛埵伽嚧茶西訖唎擔(三十七)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三十八)雞囉夜彌(三十九)摩訶迦囉摩怛唎伽拏訖唎擔(四十)毗陀耶闍瞋陀夜彌(四十一)雞囉夜彌(四十二)迦波唎迦訖唎擔(四十三)毗陀耶闍瞋陀夜彌(四十四)雞囉夜彌(四十五)闍耶羯囉摩度羯囉(四十六)薩婆囉他娑達那訖唎擔(四十七)毗陀耶闍瞋陀夜彌(四十八)雞囉夜彌(四十九)赭咄囉婆耆你訖唎擔(五十)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五十一)雞囉夜彌(五十二)毗唎羊訖唎知(五十三)難陀雞沙囉伽拏般帝(五十四)索醯夜訖唎擔(五十五)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五十六)雞囉夜彌(五十七)那揭那舍囉婆拏訖唎擔(五十八)毗陀耶闍瞋陀夜彌(五十九)雞囉夜彌(六十)阿羅漢訖唎擔毗陀耶闍瞋陀夜彌(六十一)雞囉夜彌(六十二)毗多囉伽訖唎擔(六十三)毗陀耶闍瞋陀夜彌(六十四)雞囉夜彌跋闍囉波你(六十五)具醯夜具醯夜(六十六)迦地般帝訖唎擔(六十七)毗陀耶闍瞋陀夜彌(六十八)雞囉夜彌(六十九)囉叉罔(七十)婆伽梵(七十一)印兔那麼麼寫(七十二至此依前稱弟子名)婆伽梵(七十三)薩怛多般怛囉(七十四)南無粹都帝(七十五)阿悉多那囉剌迦(七十六)波囉婆悉普吒(七十七)毗迦薩怛多缽帝唎(七十八)什佛囉什佛囉(七十九)陀囉陀囉(八十)頻陀囉頻陀囉瞋陀瞋陀(八十一)虎(八十二)虎(八十三)泮吒(八十四)泮吒泮吒泮吒泮吒(八十五)娑訶(八十六)醯醯泮(八十七)阿牟迦耶泮(八十八)阿波囉提訶多泮(八十九)婆囉波囉陀泮(九十)阿素囉毗陀囉波迦泮(九十一)薩婆提鞞弊泮(九十二)薩婆那伽弊泮(九十三)薩婆藥叉弊泮(九十四)薩婆乾闥婆弊泮(九十五)薩婆補丹那弊泮(九十六)迦吒補丹那弊泮(九十七)薩婆突狼枳帝弊泮(九十八)薩婆突澀比犁訖瑟帝弊泮(九十九)薩婆什婆犁弊泮(三百)薩婆阿播悉摩梨弊泮(一)薩婆舍囉婆拏弊泮(二)薩婆地帝雞弊泮(三)薩婆怛摩陀繼弊泮(四)薩婆毗陀耶囉誓遮犁弊泮(五)闍夜羯囉摩度羯囉(六)薩婆囉他娑陀雞弊泮(七)毗地夜遮唎弊泮(八)者都囉縛耆你弊泮(九)跋闍囉俱摩唎(十)毗陀夜囉誓弊泮(十一)摩訶波囉丁羊叉耆唎弊泮(十二)跋闍囉商羯囉夜(十三)波囉丈耆囉闍耶泮(十四)摩訶迦囉夜(十五)摩訶末怛唎迦拏(十六)南無娑羯唎多夜泮(十七)毖瑟拏婢曳泮(十八)勃囉訶牟尼曳泮(十九)阿耆尼曳泮(二十)摩訶羯唎曳泮(二十一)羯囉檀持曳泮(二十二)蔑怛唎曳泮(二十三)嘮怛唎曳泮(二十四)遮文茶曳泮(二十五)羯邏囉怛唎曳泮(二十六)迦般唎曳泮(二十七)阿地目質多迦尸摩舍那(二十八)婆私你曳泮(二十九)演吉質(三十)薩埵婆寫(三十一)麼麼印兔那麼麼寫(三十二至此依前稱弟子名)突瑟吒質多(三十三)阿末怛唎質多(三十四)烏闍訶囉(三十五)伽婆訶囉(三十六)嚧地囉訶囉(三十七)婆娑訶囉(三十八)摩闍訶囉(三十九)闍多訶囉(四十)視毖多訶囉(四十一)跋略夜訶囉(四十二)乾陀訶囉(四十三)布史波訶囉(四十四)頗囉訶囉(四十五)婆寫訶囉(四十六)般波質多(四十七)突瑟吒質多(四十八)嘮陀囉質多(四十九)藥叉揭囉訶(五十)囉剎娑揭囉訶(五十一)閉隸多揭囉訶(五十二)毗舍遮揭囉訶(五十三)部多揭囉訶(五十四)鳩槃茶揭囉訶(五十五)悉乾陀揭囉訶(五十六)烏怛摩陀揭囉訶(五十七)車夜揭囉訶(五十八)阿播薩摩囉揭囉訶(五十九)宅袪革茶耆尼揭囉訶(六十)唎佛帝揭囉訶(六十一)闍彌迦揭囉訶(六十二)舍俱尼揭囉訶(六十三)姥陀囉難地迦揭囉訶(六十四)阿藍婆揭囉訶(六十五)乾陀波尼揭囉訶(六十六)什佛囉堙迦醯迦(六十七)墜帝藥迦(六十八)怛隸帝藥迦(六十九)者突託迦(七十)昵提什伐囉毖釤摩什伐囉(七十一)薄底迦(七十二)鼻底迦(七十三)室隸瑟密迦(七十四)娑你般帝迦(七十五)薩婆什伐囉(七十六)室嚧吉帝(七十七)末陀鞞達嚧制劍(七十八)阿綺囉鉗(七十九)目佉嚧鉗(八十)羯唎突嚧鉗(八十一)揭囉訶揭藍(八十二)羯拏輸藍(八十三)憚多輸藍(八十四)迄唎夜輸藍(八十五)末麼輸藍(八十六)跋唎室婆輸藍(八十七)毖栗瑟吒輸藍(八十八)烏陀囉輸藍(八十九)羯知輸藍(九十)跋悉帝輸藍(九十一)鄔嚧輸藍(九十二)常伽輸藍(九十三)喝悉多輸藍(九十四)跋陀輸藍(九十五)娑房盎伽般囉丈伽輸藍(九十六)部多毖跢茶(九十七)茶耆你什婆囉(九十八)陀突嚧迦建咄嚧吉知婆路多毗(九十九)薩般嚧訶凌伽(四百)輸沙怛囉娑那羯囉(一)毗沙喻迦(二)阿耆尼烏陀迦(三)末囉鞞囉建跢囉(四)阿迦囉密唎咄怛斂部迦(五)地栗剌吒(六)毖唎瑟質迦(七)薩婆那俱囉(八)肆引伽弊揭囉唎藥叉怛囉芻(九)末囉視吠帝釤娑鞞釤(十)悉怛多缽怛囉(十一)摩訶跋闍嚧瑟尼釤(十二)摩訶般賴丈耆藍(十三)夜波突陀舍喻闍那(十四)辮怛隸拏(十五)毗陀耶槃曇迦嚧彌(十六)帝殊槃曇迦嚧彌(十七)般囉毗陀槃曇迦嚧彌(十八)跢姪他(十九)唵(二十)阿那隸(二十一)毗舍提(二十二)鞞囉跋闍囉陀唎(二十三)槃陀槃陀你(二十四)跋闍囉謗尼泮(二十五)虎都嚧甕泮(二十六)娑婆訶(四百二十七)

 

孤山曰。諸經神咒例皆不翻。五不翻中。即祕密不翻。於四例中。即翻字不翻音。天台會之。不出四悉。天如曰。孤山所引天台四悉檀。悉。遍也。檀。施也。諸聖以四法遍施眾生也。初世界悉檀者。隨方異說。令生歡喜益也。二為人悉檀者。生善益也。三對治悉檀者。破惡益也。四第一義悉檀者。入理益也。○祕咒非但只是梵語。仍是一切聖賢祕密之言。蓋梵語此方不曉。而天竺之人日用共所曉解者也。至於祕咒。非但天竺常人不知。理應下位聖賢不達上位之咒。大端聖賢宏化。例有顯密二教。如醫療病。率有二途。一者授方。則顯說病源藥性。及炮治之法。如佛顯教。二者授藥。則都不顯說。但惟與藥令服愈病而已。不必求知何藥何治。如佛密教。故今祕咒正同授藥。不必求解。若解生則咒喪矣。眾生但當信持之。自蒙諸益也。又祕咒雖不可作解。亦有少分應知。三義略盡。一者理法力。謂以一字含無邊妙理而稱為陀羅尼。謂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斯之威力。全具所詮之理。如此方元亨利貞。亦可避凶致祥矣。二者威德力。謂諸佛菩薩一切權實聖賢威德深重。具大勢力。稱其名號。隨願如意。如今世間有勢力人。亦可假其名聲伏惡脫難也。三者實語力。佛菩薩一切聖賢起大悲心愍眾生故。出誠實語。咒願眾生離苦得樂。革凡成聖。故誦之可以隨言成益。如世之實修行人。尚可咒願吉凶。隨言成就。何況證理入位聖賢。真慈誓願。安可測度。此與咒詛義相當也。略述由此三義。故持之得不測神功。然須確信。專持。功滿。方收成效。若猶豫。間斷。中輟。或壇戒不能如法。而謗咒無功者。招大罪苦。良以世俗咒禁蛇蠍瘡瘧者尚有明驗。而況聖真威靈所寓。安有虛詞。切宜戒之。世人有謂咒之不翻。隱其鄙俚之言。恐人輕笑。此真無知妄謗。少有智者當亦不惑於斯言也。至於四悉利物者不止祕咒。凡佛放光現通說法諸設施。第一便欲人人悟入佛之知見。所謂惟為一大事因緣。即入理益也。其人未能悟入者。則且與第二斷除煩惱種習。即破惡益也。久之障盡。後當悟入矣。其人又未能破惡者。則且與第三令其興起善心。建立善行。善力漸強。惡習自退矣。其人又未能興善。則且與第四令生歡喜。即歡喜益也。亦是與其且種輕少善根。為上三作遠因緣耳。其人或又不能生於歡喜反成憎謗者。則佛早已鑑機。默然無為也。若約一大時教。華嚴正惟入理。而略兼後三。小乘教正惟破惡。而略兼後二。人天教正惟生善。而略兼後一。諸雜趣正惟歡喜。謂且救護拔苦令其生喜。亦可漸向上三矣。今獨論祕咒四悉。諸師所列。皆從劣向勝為序。一世界歡喜者。謂隨方利物。如持之以脫難求財等。而天台所謂誦神王名部落驚懼者。但脫鬼難一途而已。二為人生善者。如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進者。令其精進等。而天台比於軍號相應無所訶禁者。亦明生善無礙而已。三對治破惡者。如令婬心頓歇等。而天台譬彼貧人詐瞋聞偈頓息者。亦以喻明誦咒之人不自知其惡破之由也。四第一義入理者。如入無生忍等是也。而天台喻以智臣解語餘人不知者。亦但喻其咒力發悟之由人所不測也。大端明祕密。四悉利益。非如顯教可知其故。若可測知。何貴祕密。行人但當確信堅持。無勞思議也。正說神咒已竟。

 

癸二說咒利益。分二。子一諸佛要用。可見非但眾生離此咒而無賴。諸佛離此而亦缺用多矣。又分為三。丑一指示全名。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祕密伽陀微妙章句。

 

頂光聚三字。據實元於頂光化佛說之。仍各有表。頂表尊勝。光表威靈。聚表神用。伽陀。明其咒中有頌。大段曰章。如分五會是也。細分曰句。微妙者。明其隱微奧妙不可測也。

 

丑二備彰諸用。又三。寅一總標因果。

 

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

 

出生二字明作密因。得成二字表助極果。見佛初心究竟皆不能離。誠要用總相也。

 

寅二別列要用。又復分為六科。卯一降魔制外用。

 

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

 

以咒威力。令無惑亂也。

 

卯二現身說法用。

 

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十方如來含此咒心。於微塵國。轉大法輪。

 

乘者。依憑之意。咒心者。但依吳興通指全咒為咒心。即心咒之謂也。蓋祕密藏中精要之法。故稱咒心。若是。則心字是喻。類如般若心經之心。非指悉怛等六字為心也。彼是咒名耳。又詳跢姪他乃即說咒曰。則唵字以下方是正咒。不過八句三十四字。前皆三寶并諸外護威名。及實語助咒之類。若不能全持者。可從唵字持之。亦如準提九聖字之例是也。坐蓮普應者。現佛身成道相也。含者。內祕為本之意。謂本此密理以演顯教也。

 

卯三自他授記用。

 

十方如來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於十方蒙佛授記。

 

摩授者。謂以咒加持。令必成佛。此可喻於蜾蠃咒螟蛉也。自蒙授記者。可見有持此咒者。佛知必成佛道。故授記也。

 

卯四救苦救難用。

 

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啞。冤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飢渴貧窮。應念銷散。

 

此中所具八苦。八難。亦與常途別異。尋常以生老病死配冤憎等後四為八苦。今以三塗及根缺配之為八也。而又贅以大小諸橫。盡其餘苦耳。如藥師諸橫是也。八難亦與諸經不同。今以賊兵王獄風水火飢為八也。饑渴即是饑饉。又贅以貧窮。亦盡其餘難耳。

 

卯五事師嗣法用。

 

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恆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

 

咒力能令四事具足。及得他心。故成事師之用。又能開心。通達法要。故成嗣法之用。

 

卯六攝親轉小用。

 

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祕密藏。不生驚怖。

 

親因。即歷劫親緣也。攝受。如提獎阿難是也。祕密實乘必廢三立一。小乘聞多驚疑。咒力能令決了不疑也。

 

寅三總結始終。

 

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槃。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前節從初成道以至入涅槃。次節自正法以至末法。皆憑咒力。可謂始終全用。不能離也。

 

丑三更明無盡。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

 

此無盡方約諸佛要用已自無盡。非並眾生用也。諸佛要用已竟。

 

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