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演錄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太虛大師講述

民國十年秋在北京

 

見寶塔品第十一

 

本品文內詳敘釋迦如來與十方分身佛聚集,及三變淨土等事。不僅見寶塔,而獨以是為品題者,一、以眾見寶塔生希有心,遂為開塔、變土、集佛等事之因緣、二、於說法華經處,令眾生見多寶佛塔,又為多寶如來之本願,故以見寶塔名品。

 

依法華論三平等中:一曰、乘平等,已於開權顯實三根領記章內釋竟。二曰、生死涅槃平等,以多寶如來現身塔中,明佛涅槃如不涅槃,有生死如無生死,本無生死涅槃之可言而亦不妨有生死涅槃之相。三曰、佛身平等,以多寶如來一體示現,顯一佛身即攝諸佛身,兼顯佛之自身他身了無差別。為明此二平等,故有此品。

 

法華論十無上中,第五示現清淨國土無上。今多寶如來示現涌塔,釋迦如來放光集佛、三變淨土,不惟變穢土為淨土,兼於淨土之中化示無量清淨國土為一大清淨國土。為顯佛國本來清淨無上,故有此品。

 

在歎人美法勸募持行章內,所有三品之意,悉在讚重流通。法師一品,既顯若法若人皆可尊重,此品即敘但說是經之處,多寶如來必來聽經示現,所以標明靈證,勸發深信,故有此品。

 

阿難傳經,以同聞為證。釋迦說此法華,即以多寶之現身為證。多寶如來為過去古佛,久入涅槃,為證法華乃復化身及塔。為欲使眾生知法華一經以佛為證,故有此品。

 

品之別題,釋之者如法華文句等,其義至富,未能廣述。茲就名義之概略釋之:凡塔,皆為佛所安住之處,而此佛所安住之處則有眾寶莊嚴,故名寶塔。又釋:以此塔為多寶如來所居,故名寶塔。見、與現通,以塔從地涌起,出現空中,有顯現之義。又、見即見聞之見,謂會眾所目睹。就寶塔涌出言則為現,就眾生觀察言則為見,其義一也。

 

復以慈恩三教教相釋之:三教者,一、有教,二、空教,三、非空非有中道教。真如之自體性,雖了不可得,而所發生之一切法,則不能無一一法之相,此為有教之義。真如之自體性固了不可得,而一切法之相亦畢竟空,此為空教之義。法相雖畢竟空,然無礙其為森然之萬有而同時同處,又即為第一義空之空性,此為非空非有中道教之義。以此三義,釋本性如下:如法華會前,見有寶塔種種莊嚴之相,會眾復聞塔內音聲之相,眾欲啟塔,因以得觀三變清淨佛土之相,及十方諸佛集座之相,以有此種種法相,故為有教。既有能見之大眾,復有所見之諸法相,可謂能所俱備;然此能見之大眾及所見之諸法,究亦畢竟空寂了不可得,故又為空教。而此空無所見之法,實即為佛所究竟安住之處,為佛顯現萬德莊嚴之處,亦正為第一義空之空性示現之處。以是故、一一法皆顯空性,一一空法皆顯莊嚴之相,空不礙有,有不礙空,空空不相礙,有有不相礙,故為非有非空中道教。若人能見諸相無相,相相無邊,斯為真能見寶塔者。

 

更以觀心義釋之:地、喻眾生心,寶塔、喻如來藏。眾生心為無始無明煩惱之所覆障,故如來藏無由顯現。今既於方便品以下開示一乘之境,復於法師品起六種之行,由是於覆障之中顯現如來藏性,此即寶塔從地涌出之義。見寶塔者,謂以始覺之智見於如來藏性,即在人人心地中開顯本具之如來藏性是也。

 

丁二 古今同證

戊一 長行

己一 塔涌聞法證經勝妙

庚一 塔涌印證經之可信

辛一 支提應現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涌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旛以為嚴飾,乘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旃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諸旛蓋,以金、銀、琉璃、硨磲、 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

 

寶榙從地涌出,係有過去古佛多寶如來親來聞法,以證是經之勝妙也。支提、與榙同義,應時機而顯現也。佛前、即法華會前。七寶榙、喻如來藏心。高五百由旬、喻如來藏心與眾生染心不相應,高出五趣之上也。縱廣二百五十由旬,謂如來藏即為二十五有之真實體性也。涌出、喻如來藏心由見思等煩惱障中顯現。住空、喻依於真空實相而住也。五千欄楯,喻信、進、念、定、慧五力。龕室千萬,喻禪定甚多。幢旛、喻智德高顯。瓔珞、喻三念住。寶鈴、喻四辯才。出性無垢旃檀香,喻以三輪不思議化,使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染為淨,成無垢功德之香。旛蓋七寶合成,喻具七聖財。高至四天王宮,喻高出四生之上。

 

辛二 靈祇敬奉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餘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千萬億眾,以一切華、香、瓔珞、旛蓋、伎樂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

 

此指三十三天之忉利天王言,非列舉欲界、色界、無色界之諸天也。以此天為地居天之王,故首舉其雨華供養。其餘八部、四眾,各以其所有者供養此塔;恭敬尊重讚歎,亦身、口、意三業之供養也。

 

辛三 歎佛印經

 

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

 

此讚歎釋迦牟尼佛而印可所說之妙法蓮華經也。音聲、即塔中出言讚歎之聲。再讚善哉,一、讚其能施權,一、讚其能顯實也。佛觀眾生本來是佛,即皆可成佛,此謂平等大慧。佛以此會,為諸眾生說種種惡法、善法,有為法、無為法,法相雖有差別,而實無一非為教菩薩法也。如佛說地獄等種種果報之惡法,即為使眾生先能轉惡為善,得受善報。迨善根增長,則可漸為出世之因緣。至習出世法成就,能發大心,即可直趨無上菩提之道。又如隨順眾機所說之種種權法,實吾一非假為方便以會歸於一乘實法者。故塔內大聲讚歎其如是施權、如是顯實,皆為真實,為是經作充分之印證也。

 

庚二 塔開聽證經之可重

辛一 辨因由

 

爾時、四眾見大寶塔住在空中,又聞塔中所出音聲,皆得法喜,怪未曾有,從座而起,恭敬合掌,卻住一面。爾時、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涌出,又於其中發是音聲』?

 

此釋眾人心請及樂說言請。眾人欲辨塔音讚歎之因由,故驚喜而心請;大樂說菩薩知眾心之所念,故以言請,因以啟佛之答而顯現其因緣也。法喜、謂既見佛之不思議法,心生喜悅。

 

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涌現其前為作證明,讚言善哉。

 

此釋塔內佛身及佛之本願。如來全身,指佛法身。以多寶具有此願,故於釋迦牟尼法華會前,涌塔讚言以為之證。

 

『彼佛成道已,臨滅度時,於天人大眾中告諸比丘:「我滅度後,欲供養我全身者,應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願力,十方世界在在處處,若有說法華經者,彼之寶塔皆涌出其前,全身在於塔中,讚言善哉善哉。大樂說!今多寶如來塔,聞說法華經故從地涌出,讚言善哉善哉』。

 

此釋多寶如來臨滅度時,誡敕起塔,并於他處法會聽經現塔也。釋迦牟尼既敘答多寶如來之往事,復明今日之塔涌虛空如來讚善者,即此之由,故再呼大樂說而申告之也。

 

辛二 明開塔

壬一 請見佛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

 

此釋請見佛身。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謂由如來神力之所加被,故有此請。蓋此一請之因緣,至為重大,以下放光、集佛、變土等事,悉由此一問啟之也。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界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此釋多寶願重、及樂說重請。多寶如來所謂我身,即圓明淨妙常遍真實之如來全體法身,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共。釋迦牟尼欲以多寶如來法身顯示於眾,即與欲自顯示其法身無異,即與顯一切佛之法身無異,以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故十方世界諸佛,亦稱為佛之分身。至所集諸分身佛之法身既顯現,是即釋迦牟尼之法身顯現,亦即為多寶如來之法身顯現也。

 

壬二 集分身

癸一 放光照土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羅上。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復如是。

 

釋迦牟尼放白毫相光,照見十方諸佛清淨國土。白毫居眉之中間,喻中道之教義。

 

癸二  諸佛言來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此釋十方諸佛感應言來。

 

癸三 變土延賓

子一 變大千界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變土、謂變穢土為淨土。賓、指十方分身佛。諸分身佛將至,是即如來大法身將同時顯現,故穢土立現淨相。在此淨土者,皆其心清淨已受佛記之眾,不住小乘,遠離心垢,故亦不見穢土之相。

 

子二  諸佛集坐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猶故未盡、謂十方諸佛已坐遍三千大千世界,而釋迦牟尼一方分身佛之坐,猶未盡足也。

 

子三 廣變佛土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旛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此廣變其他之大千世界。國、指每一大千世界而言,即一佛教主所應化之國土也。目真鄰陀山、即土石之山。山王、謂山之大者。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旛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此三變其他之大千世界。以上明小乘人既發大心,則所證涅槃立變為無漏淨土。又明一切依報入於一依報,一切清淨國土通為一佛國土,無有障礙隔別之相。

 

子四 佛方安處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於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癸四 持華慰主

 

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復如是。

 

主、指釋迦牟尼。耆闍崛山即靈鷲山,為佛說法安住之處。穢土既盡變為淨土,更何有此山之相?解之者約有二義:一、此靈山即為本心之山,二、淨土之相亦不礙於靈山之相。蓋凡聖同居土,實報莊嚴土,及常寂光土等,並無二土,即是一土,但隨其心淨則國土淨耳。病惱、非佛身之病惱,眾生心淨易化則佛安樂,難化即增佛之病惱,所謂眾生病則佛病也。

 

壬三 正開塔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

 

諸佛齊集,與欲同開,顯十方諸佛無不欲於如來藏心,顯現本有之清淨法身。故釋迦牟尼即先示現住空,以顯中道之義。空則非有,住則非空,即無住而住之義也。右指以隨順為義,喻順於一切眾生根性以為開示。開權顯實之妙法,為二乘所希聞,故曰出大音聲。破除一切執著,故曰如卻關鑰。統攝群機,導歸一乘,故曰開大城門。

 

辛三 明見讚

 

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此釋眾見佛身、散華讚歎。坐師子座下三句,顯如來法身常住、圓滿寂滅之相。會眾既見佛身,再聞讚善,故歎未曾有,益證是經之可尊重也。會眾親聞過去古佛之言,正明生死涅槃平等。

 

己二 募眾說經方陳付囑

 

爾時、多寶佛於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

 

此釋如來塔中同坐。古佛今佛法身不二,正明佛身平等。

 

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遠,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此釋如來接眾處空。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喻以方便智力,盡引眾生處處離著,以上趣一乘中道。此即釋迦牟尼所正說之妙法,與多寶如來所由讚善之義也。

 

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此釋付囑流通。

 

戊二 重頌

己一 頌塔涌聞法證經勝妙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

 

此一頌半,頌多寶如來尚為經證,并勸勤求法。聖主世尊、指多寶如來。

 

『此佛滅度無央數劫,處處聽法,以難遇故。彼佛本願:我滅度後,在在所往常為聽法。

 

此二頌、頌多寶如來本願。

 

『又我分身無量諸佛,如恆沙等來欲聽法,又見滅度多寶如來。各捨妙土及弟子眾、天、人、龍、神諸供養事,令法久住,故來至此。

 

此三頌、頌分身佛願來聽法,及願與同開塔親見如來。

 

『為坐諸佛,以神通力移無量眾,令國清淨。諸佛各各詣寶樹下,如清淨池蓮華莊嚴,其寶樹下諸師子座,佛坐其上,光明嚴飾,如夜闇中然大炬火。

 

此三頌半,一頌、變土,二頌、集坐。

 

『身出妙香,遍十方國,眾生蒙熏,喜不自勝。譬如大風吹小樹枝,以是方便,令法久住』。

 

此二頌、頌佛香熏眾、利生說法。就法身言,則眾所蒙熏者,應為佛功德之香。是方便、指變淨土集佛身等事。久住、謂令妙法顯現,流通於世也。

 

己二 頌募眾說經方陳付囑

庚一 陳募說經

 

告諸大眾:『我滅度後,誰能護持、讀說斯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其多寶佛,雖久滅度,以大誓願而師子吼;多寶如來及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

 

此三頌半,頌護持讀說是經者、應自說誓,并頌古佛今佛,悉知其意。

 

『諸佛子等,誰能護法,當發大願,令得久住。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為供養我及多寶。此多寶佛處於寶塔,常遊十方,為是經故;亦復供養諸來化佛,莊嚴光飾諸世界者。

 

此四頌、頌護法者當發大願,并言護法即是供養我及多寶與諸化佛。護者、如對於是經受持、讀誦、書寫、刻印、供養、禮拜、一切尊重讚歎恭敬等皆是。蓋自能尊重是經,即是使人知是經之可尊重,由知尊重故生信,由信故起解,由解起行,由行起證,即可直趨無上菩提也。又此經為諸佛之法身舍利,為諸佛之所護念,能護此經即為隨順佛之本意,亦即為供養諸佛。

 

『若說此經,則為見我、多寶如來、及諸化佛。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此為難事,宜發大願!

 

此二頌、頌說法者即是見我、與多寶如來與諸化佛。并言此為難事,宜發大願。佛有身、語、意,此經妙義即為佛之本意,能說此經故如見佛。又說經為荷擔佛法教化眾生,故曰難事。

 

庚二 對比勝劣

 

『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

 

此六頌、頌說經之難,非但具神通力、及能演說無量餘經者可及。須彌為最高之山,然仍為大千界之一部分。言大千界,則其體更巨矣。有頂、為大千界之最高處,即色究竟天。

 

「假使有人,手把虛空而以遊行,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若自書持,若使人書,是則為難。若以大地置足甲上,升於梵天,亦未為難。佛滅度後,於惡世中暫讀此經,是則為難。

 

此四頌、頌書持是經及暫讀是經之難,亦非但有神通力者可及。以大地升於梵天,須通過欲界天,極言其高以先顯上升之難。而此經義為平等大慧法身之所流露,彼為無明煩惱覆障之眾生,雖暫讀此經,因有覆障而不能入,較大地上升之通過欲界天為尤難也。

 

『假使劫燒,擔負乾草入中不燒,亦未為難。我滅度後,若持此經為一人說,是則為難。

 

此二頌、頌為一人說經之難。三災內之火災,至初禪天為止,業力既盡,世界乃壞,故有劫火燒壞世界之時。乃求乾薪入劫火不燒易,求為惡世一人說經難,正顯信解是經者不易得也。

 

『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聽受此經,問其義趣,是則為難。

 

此三頌、頌教授神通易,聽受經義難。經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故曰法藏。十二部經,即契經等十二部之教相。六神通、謂天眼通等。均見前釋。聲聞羅漢雖得神通,然未聞是經之義,仍屬小乘。若獲聞此義,即得回小向大以趨於無上菩提,故聽經而能領受,因問而識義趣,為難事也。

 

『若人說法,令千萬億無量無數恆沙眾生得阿羅漢,具六神通,雖有是益,亦未為難。於我滅後,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

 

此三頌、頌奉持是經之難。奉持、謂敬奉憶持,使不忘失。

 

『我為佛道,於無量土,從始至今廣說諸經,而於其中此經第一,若有能持,則持佛身。

 

此二頌、頌經最勝,并頌持經功德。

 

庚三 重募持人結成勝行

 

『諸善男子!於我滅後誰能受持、讀誦此經,今於佛前自說誓言?此經難持,若暫持者,我則歡喜,諸佛亦然;如是之人,諸佛所歎,是則勇猛,是則精進,是名持戒、行頭陀者,則為疾得無上佛道。

 

此四頌半、頌當誓持經,及暫能持經之功德。

 

『能於來世讀持此經,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滅度後,能解其義,是諸天人世間之眼。於恐畏世,能須臾說,一切天人皆應供養。

 

此三頌、頌當來讀持是經者之功德。富於決信,為淳善地。世間眼、謂具足如來智慧光明,堪為癡闇世人之導引。恐畏世、即惡世;不信是經,更加謗毀,故此世間令人恐畏。結言:於佛滅後如此讀頌受持是經,則為荷承如來事業,而堪受人天之供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