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十一卷)

 

淨空法師講述

一九九四年於加州迪安薩學院

 

第十一卷

 

相從共生。更相報償。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

 

這一段世尊告訴我們,殺業冤結很深,招來的是互相的酬償。因此殺業就愈演愈烈,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是『相從共生』。這句話就是互相的報償,

 

『更相報償』。

 

『殃惡未盡,終不得離』。這是指心境的造作。如果冤結沒有化除的話,就永遠存在著。這一樁事情並不難懂。如果我們冷靜細心都能體會到這種情景。譬如前面所說的,人畜之間的冤結,人殺害眾生,吃眾生肉,這是因為眾生沒有能力抵抗,所謂是弱肉強食。但是他的怨恨永遠存在,並不是被吃了、死了一切都完了。這樣事情就好辦,沒這麼麻煩。他的冤恨是帶著走的,將來再一轉生,改形易道。像佛經上所講的「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來生這個畜牲變成人了,人變成畜牲了。這人在吃畜牲肉的時候,那個畜牲是不是很甘心的想,我前一生做人吃了他的肉,這一生他做人、我做畜牲,我應該償還他。如果這樣想,債就了了,就沒事了。假如不是這樣想,冤結積在心中,愈積愈深,愈積愈重,報復是一世比一世來得慘烈,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他要不覺悟,是永遠是沒完沒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我們要是不學佛,那裡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學佛之後,聽到佛的教誨、講解,我們才曉得事實真相,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殃惡未盡』,可以說永遠不會盡的。報來報去永遠沒了,所以是『輾轉其中,累劫難出』。「其中」就是六道輪迴。在這裡面酬償業報,『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這兩句話是說明因果不虛,必受其報。這些事是自然演變出來的,沒有人去製造,沒有人去設計。正如同我們做夢,心行不善的人,行為不良的人,常做作夢。他並不喜歡做作夢,卻天天做作夢,這是一回什麼事?「自然有是」。就是佛在經論裡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裡面常常想,它就會現相,就會變現出六道輪迴的相。

 

『雖不即時暴應』。佛說果報通三世。有現世的果報,有來世的果報(來世是接著來的一世),有後世的果報。後世果報就不一定在那一生。因緣聚會的時候,果報怎樣逃也逃不脫。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

 

『善惡會當歸之』。這就是因緣遇合的時候,一定不能避免的。這是講殺業,就是償命。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淫驕縱。任心自恣。

 

第二段是講「偷盜惡」。首先為我們說偷盜之「因」。

 

『世間人民,不順法度』。世間人民不能順從法度。「法」是法律。「度」就是衡量,也是制度。像中國古時候所講的五倫十義,都可以算是法度。它有法的意思,也有制度的意思。佛法裡面講的「三福」、「六和」,是出世間的法度。法律跟制度要「不順」,就是違犯、違背了。

 

『奢淫驕縱,任心自恣』。奢侈。「淫」在此地不當做男女交會說。凡事做得太過分了就叫「淫」。譬如說雨水下得太多了,稱作淫雨。「淫」是過分的意思。這是驕慢、放縱。『任心自恣』也是這個意思。這是說盜心的起因。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

 

這幾句講的是偷盜的「手段」。佛法裡面講偷盜,跟我們世間的觀念不太一樣。佛法裡面講偷盜的範圍非常的深廣。在梵文本意裡面叫「不予取」,範圍就非常的廣大。有主之財(這個財物是有主人的),主人沒有同意,你把他取得來,無論用什麼手段,只要不是他甘心情願的,你所得到的都算是偷盜。

 

『居上不明』。就是在上位的,『在位不正』。他利用他的職權,貪贓枉法,這些人給他送的禮,是不是甘心情願的?不是的。是被權勢脅迫,不得不行賄賂。這都是屬於偷盜。所以不一定是自己偷偷摸摸去盜取。這種手段實在是太毒了。儒家講不義之財。在佛法裡面講都是偷盜的行為,都是犯了盜戒。

 

如果對他權勢利害有不利的時候,他甚至『陷人冤枉』。這真可謂是利令智昏。這裡面不但有盜業,而且有殺業。這個殺業為什麼不列入第一段,而列在此地?他是因盜而殺,主要是「盜」。

 

『損害忠良』。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是宋高宗殺岳飛。這在佛法裡面就是犯盜戒,實在是偷盜。這是怎麼回事情?諸位讀歷史就曉得。在那個時候宋高宗的父親是徽宗,當時的皇帝欽宗是他哥哥,這兩個人被金人俘擄去了。中國這個時候沒有皇帝,他就宣布繼位做皇帝。岳飛是個忠心耿耿的人,希望血恥報國,光復國土,把金兵趕出中國的邊境,把徽欽二帝再迎回來。這是岳飛之志。可是他沒想到欽宗回來之後,宋高宗怎麼辦?高宗想做皇帝,秦檜想做宰相,這兩個人為了個人的利益,把岳飛害死了,並跟金人談和,使徽欽二帝永遠不能回到中原,高宗的皇帝就坐穩了。這是盜國。這不是小偷,是大偷。

 

我們古時候講「竊國者好過」。偷到一個國家,他能做侯、做王。高宗並不是有意去殺害岳飛,他知道岳飛是忠臣,但是對他的利害妨礙太大了,為了保全自己利益,這是「盜」。因盜而殺,是這麼回事情。這是舉一個例子。像這種例子很多。

 

『心口各異』。心裡面所想的跟口裡說的是兩回事,不是一致。

 

『機偽多端』。這個人非常機詐。

 

『尊卑中外,更相欺誑』。對於家庭,對於長官,對部下,對朋友,對於外國,都用欺騙的手段,毫無誠意,目的全是盜心。盜竊名位、權力。

 

瞋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讎。破家亡身。不顧前後。

 

這一段是講因「盜」而起了爭執。這種爭執在現代非常的明顯。所謂的權力鬥爭,是屬於這一類的。這個現象幾乎在每一個階層裡面都能看得到。這是我們要警惕的。

 

『瞋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瞋恚、愚癡、貪欲,三毒都具足了。

 

『利害勝負』。「利害」是講他的得失。他得到利了,有利必定有害,於是就有勝負了,於是鬥爭決定不能避免。

 

『結忿成讎,破家亡身』。這是「痛」。盜是惡因,這個時候這是屬於花報。

 

『不顧前後』。這一句是講的未來的果報。「前」是前因,「後」是後果。前一段「殺生惡」,曾經講到人與人之殘殺,人與畜牲之殘殺,畜牲與畜牲互相殘殺,這都有報應的。這裡是因盜或者因利害衝突而造成的殺業。這都有聯貫的,後果非常可怕。

 

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

 

這些教訓我們都應當牢牢地記住,決定不要去犯。他富有,是不是淨財?假如是不義之財,他的富有決定保不住;如果是淨財,他能守得穩,能守得住。不淨之財就是說他雖然富有,但是不義之財,這未必能保得住。

 

『不肯施與』。這問題就嚴重了。「財」,中國人稱為「通貨」,是要流通的。一不流通,問題馬上就來了。財到你這裡不流了,不流就生病了。流水是清潔乾淨的,水要不流了就變成臭水溝了。所以要曉得積財就是養毒,就是在積毒。很少人能體會到這個意思。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財決定不能積,一定要流通。流通了,這個財是活的。像活水,源源不盡,而不是死水。所以要能布施。

 

佛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命中所有的財富,中國人稱為「祿」。祿就是你應該享受的這些物質,你應該享受的都是你前生所修的。前生修什麼?修的財布施。如果你修財布施多,你這一生祿就多,你的財富就多。如果你前生修得少,你這一生財富就少,是這麼來的。有人以為他發了財,認為他很聰明、很能幹,他生財有道。其實比他聰明、比他能幹的人很多。為什麼別人不發財?要知道,命裡有的話,他一定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求不到的。這是一定的道理。怎麼能勉強?命裡沒有的,想求,假如你能如理、如法的求,也能求得到。「如理」是根據道理,不違背道理。有一定的方法能求得到。如理如法,有求必應。這是一定要曉得的。

 

佛在經裡面講得很多。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都是世間人希求的,如果不修因,那裡能求得到?不修因,求佛菩薩也求不到,求天地鬼神也求不到。一定要懂得修因。

 

那麼這些富有的人,他們就不知道修因,所以不肯施與。

 

『愛保貪重,心勞身苦』。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時候,心裡面憂念要怎麼樣得到;得到之後,又怕失掉,這個心很苦。身心都很苦。中國俗話所謂:「誰知世上金銀寶,借汝權看數十年」。你一樣也帶不走。再富有,也是一天三餐,夜眠六尺。還能有什麼其他享受?如果我們把事實真相看清楚了,才知道布施快樂,幫助人是樂事。世間什麼事情最快樂?幫助人的事情是最快樂的。佛菩薩大慈大悲幫助一切眾生,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最快樂的。

 

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

 

『如是至竟,無一隨者』。「竟」就是到老死。你壽命完了,沒有一樣能跟著你走,一樣都帶不走。

 

可是『善惡禍福,追命所生』。「善惡禍福」跟你走了,這是麻煩事情。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一生造的善惡業跟著你走,帶給你來生後世禍福的果報。你這一生心善、行善,你來生後世得福報;如果心惡、行惡,來生後世就得苦報,就是災禍。這是「追命所生」。

 

或在樂處。或入苦毒。

 

這就是果報。「樂處」是講的三善道,「苦毒」是講的三惡道。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這一段是講由「業」轉變成「果報」。這種情形古今到處都有,我們稍微留意都能見到。

 

心量狹小,嫉妒別人。『見善憎謗』,是看到別人有善行,看到別人有好事,他不但不能隨喜,反而毀謗。這是從嫉妒心生起的嫉妒毀謗。

 

『不思慕及』。他不知道仰慕善人,不知道向善人學習。他在旁邊嫉妒、毀謗、障礙。

 

『常懷盜心』。這個心就是盜心。盜心固結,都是貪圖名聞利養。

 

『悕望他利,用自供給』。別人的利益他來享受,享受完了再去取。

 

『消散復取』。換一句話說他的享受,是不勞而獲。凡是這一類的人手段都非常高明。雖然能欺人一時,終究會敗露;縱然不敗露,欺騙不了良心,欺騙不了神明。

 

神明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這全是屬於盜心。手段再高明,也沒有辦法免了『神明剋識』。這個意思就是說天地之間有主管善惡之神。中國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諸位念過《地藏經》就明瞭,神明一定把你的行業都記錄下來。「識」是破音字,念「誌」,當做記錄來講。「剋」是必定。一定記錄下來了。死了以後見閻王,審判的時候一定判入惡道。

 

『終入惡道』。這是隨業受報。

 

『自有三途』。「三途」是畜牲、餓鬼、地獄。

 

『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這是說墮落到三途的果報,也就是前面講的「燒」。

 

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所看到的,無論是殺,是瞋,或者是愚癡,都是從盜心生起的,所以都歸在「盜惡」這一類。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佚。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

 

第三段講的是「邪淫惡」。經文一開端,佛很感慨的為我們說出:『世間人民,相因寄生』。人活在世間,是要仰賴大眾互相合作,沒有辦法獨自生存。我們吃的,有農夫耕作;我們穿的,有多少工人在紡織。生活所需點點滴滴都是大眾互相依賴的。

 

『壽命幾何』。人能常常這樣想,常常這樣觀察,警覺心就高了,妄念自然就少了。可是迷惑顛倒的人多,不了解事實真相。如果明白,就知道一切眾生與我們都有恩德。所以佛法在回向偈裡面有:「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是真正明瞭事實真相。

 

「四重恩」第一個是「父母之恩」,父母有養育之恩。第二是「三寶之恩」,三寶是老師,有教導之恩。第三是「國家之恩」,國家保障我們生命財產的安全,使我們能安居樂業。第四個是「眾生恩」。剛才說了我們生活之所需要,需要靠一切眾生互助合作。所以佛教我們常念四恩。

 

『不良之人』,是不知道四恩,不知道感恩的這些人。

 

『身心不正』。心裡面常有邪思,身有邪行。所以『常懷邪惡』。「邪惡」裡面最重的就是『常念淫佚』。即使正常的夫婦,如果淫慾無度也犯了這條戒。

 

『煩滿胸中』。這是形容慾火在胸中如火燒一樣。

 

『邪態外逸』。所以是無有慚愧。

 

『費損家財』。這是我們一般講的浪子,因淫慾耗費家裡面的財產。

 

『事為非法』。這是破人名節。這是講造的惡行。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所當求者』在這一段裡面就是「不邪淫」,這是善行善業。佛給我們講五善。不邪淫是善,他不肯為,他不肯聽話,不肯做。邪淫所衍生的災變是非常可怕。

 

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

 

這就是衍生的災變。『興兵相伐』,是為了女子。在歷史上所記載的,像石崇、孫秀,就是很好的例子。明末清初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是為了他的愛妾陳圓圓。這都是為女色,對於家庭、國家都不顧了。

 

『攻劫殺戮』。在古代楚文王的時候、晉獻公的時候、春秋戰國,都能看到為女色引起的戰爭。

 

這些殺業都是歸到「邪淫惡」裡面。

 

『強奪迫脅』。像殷紂王時候的酒池、肉林一類的事情。以及現在的貪污,貪贓枉法。

 

『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這些人都是極聰明的人,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造作這樣重的惡因。社會大眾那有不厭惡,那有不怨恨的道理?所以積這些怨恨、眾怒,於是家破國亡。在歷史上我們看到很多例子。

 

如是之惡。著於人鬼。

 

人看得很清楚,鬼神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神明記識。自入三途。

 

地獄裡面有炮烙的刑罰,畜牲有鴛鴿之報,都是與這些惡業有關聯。

 

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佛每一段的結語,都告訴我們這些惡業決定不能造。惡業不除,「痛、燒」是決定不能避免的。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第四段是講「妄語惡」。言語造業最容易。世出世間的聖人對於這樁事情都非常重視。所謂「口為禍福之門」,說話不能沒有分寸,不能不謹慎。那些話當說,那些話不當說,當說、不當說都有後果。業報一定要自己去承當。

 

『兩舌』是挑撥是非,無論是有意、是無意的,對人都有傷害。有意的兩舌,罪業當然很重。無意的兩舌,要看它的演變,如果演變後果非常之惡劣,罪業也就很重。

 

『惡口』是說話傷人、粗魯。

 

『妄言』是欺騙眾生。

 

『綺語』是花言巧言,話說得非常好聽,可是用意不善,用意是害人。

 

現在的社會,像流行歌的歌詞,唱得很好聽,內容都教人殺、盜、婬、妄。現在的電影、小說都是屬於綺語。害社會、害大眾,果報一定在阿鼻地獄。這是我們一定要小心、要謹慎的。

 

佛教我們,佛菩薩的言語,決定是至善,決定是利益一切眾生的。這是我們應當學習。不但害人的言語我們不能有,與一切眾生沒有利益的言語,我們也不可以有。

 

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

 

這些都是因為自欺欺人而生的這些過失,所以歸到「妄語惡」這一類。

 

『憎嫉善人』。為什麼會嫉妒善人?別人比我好,顯得我不如人,想掩蓋自己,就得去毀謗別人。

 

『敗壞賢明』。「敗壞」就是破壞。這是因為嫉妒,所以毀謗。嫉妒是因為自欺欺人而起的,自欺就是妄語之因。人為什麼要妄語?為什麼要騙人?犯口的四種過惡,就是因為自欺欺人。

 

『不孝父母』,是欺騙父母,不知道孝敬父母。

 

『輕慢師長』。「輕」是輕視。在師長面前傲慢,不懂得尊師重道。

 

『朋友無信』。所謂是輕諾、無信,不守信用。

 

『難得誠實』。對於任何人都沒有誠意。實在講,他對自己都不誠實,怎麼會對別人誠實?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

 

『尊貴自大』。這是傲慢。

 

『謂己有道』。這是妄語之中的大妄語,罪過很重,是佛家的重戒。出家有「四重戒」,裡面有「妄語」。那個妄語不是指普通的妄語,專指大妄語,就是此地所講的『謂己有道』。自己沒有證果,欺騙別人說自己證果了,這是

 

大妄語。現在我們在社會上常常聽到,有人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又有人說某人是佛再來的。這都是屬於大妄語。

 

在歷史上我們確實見到有人說他自己是什麼佛菩薩化身來的,但是說了就走了。像很有名的淨土宗永明延壽大師,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怎麼知道的?永明大師在世的時候是帝王師。皇帝有一天修福供齋,請出家人吃飯。古時候這供齋是修福,叫無遮大會。無遮大會是平等的,只要是出家人,這一天國王平等供養。這一天來應供的出家人很多。座位裡面總是有上席,大家都謙虛,互相推讓,都不肯坐上席。大家讓來讓去,都不願意坐。這個時候正好從外面來了一個和尚,大家也不認識。這個和尚看他們讓來讓去,他就到當中大位子上就坐下來了。國王心裡想這個大位子應該是他老師坐的,看到都是出家人也不好講話了。齋罷,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今天供齋,有沒有聖賢來應供?要有聖賢來應供,他的福報就大了。永明大師說,有。誰?他說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那一位是定光古佛?他說就坐在當中大位子那個。那時他穿得破爛像叫花子一樣,也沒有人認識他。不過他長相很奇怪,耳朵特別大,所以叫他大耳朵和尚。

 

這時候曉得大耳朵和尚是定光古佛再來的,所以國王立刻就派人去到處打聽。被他們找到了。他在一個山洞裡面修行,在那裡打坐,看到這些人來了,身分露了。大家都曉得他是定光古佛,國王要請他到宮廷裡面去供養。大耳朵和尚說了一句:「彌陀饒舌」,他就滅度了,就在那裡坐化了。

 

大家一看,找到他,死了。他的身分是永明大師說出來的,那永明大師就是阿彌陀佛了。不要緊,定光古佛走了,原來家裡還有一尊阿彌陀佛。回去趕緊去報告國王。國王聽到定光古佛入滅了,最後說了一句「彌陀饒舌」。他心裡想原來永明國師就是阿彌陀佛,歡喜得不得了,趕緊去見永明大師。他走到門口遇到一個報信的人,來得很匆忙,幾乎跟國王撞了一跤。國王說:「什麼事情匆忙?」他說:「報告國王,永明大師圓寂了。」

 

在中國古時候,身分一露馬上就走了,這是正確的。現在人身分露了,他也不走。這很奇怪。這不走,就靠不住了。如果一說出來馬上就走,這個可靠。說出來之後而不走,靠不住。在中國歷史上這些事實很多。

 

自己沒有證果,說證果了;沒有得定,說得定了,這都是屬於大妄語。為什麼要說大妄語?他的目的不外乎欺騙眾生,求眾生對他恭敬,對他供養,對他稱讚。無非是為這些,所以完全是欺詐。這都列入在妄語這一條裡面。這種罪行果報很重,一定墮阿鼻地獄。所以自己沒有證得,而說證得,罪過很重。

 

『橫行威勢,侵易於人』。這就是一般所講的虛張聲勢,恐嚇於人,甚至於還用巫術、暴力來脅迫。

 

這些罪行的衍變都是由於自欺欺人,所以都歸到妄語這一類裡面。

 

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慚」是慚愧,「懼」是輿論的議論。他也不在乎別人的議論。

 

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難可降化』。就是佛菩薩、善知識也沒有辦法教導他。為什麼?他不能接受。

 

『常懷驕慢』是貢高自大。他為什麼現在還沒有受果報?佛在這個地方說得好。

 

『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他前生修的福修得多,所以他這一生雖然造這樣重的罪業,他還在享福,他還沒有受到惡報。這就是賴他前世的福德。「營」是經營,來保護著他。是這麼回事情。雖然過去生中修的福德很大,可是消得也很快。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他多生多世所修的福德,在這一生當中造作這些罪業,福德在這一生就享盡了。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福享完了,他的罪報現前了。我們如果留意的去觀察,他一定不是好死,這能看得出來。不是好死,顯示他命終盡的時候福報盡了,『諸惡繞歸』。所以只要我們留意去觀察,不難看到事實的真相。

 

又其名籍。記在神明。

 

這跟前面講的『神明剋識』是一個意思。

 

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于火鑊。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這是講後世的果報。由於惡業牽引著他,他沒有辦法避免惡報,所以就『無從捨離』。

 

他做惡不止,業牽引著他入地獄。『火鑊』就是我們一般講的下油鍋、刀山油鼎,他去受這種果報去了。所以『身心摧碎,神形苦極』。

 

地獄是化生。無間地獄,是《地藏經》裡面講的地獄裡面最苦的一種,叫「五無間」。「間」是間隔、間斷。一般的地獄受罪還有間隔的時候,在間隔的時候他不受苦。無間地獄刑罰是沒有間斷的,這是最苦的一種地獄。佛在《地藏經》上告訴我們,這是造作極重罪業人的果報。

 

大妄語不但破壞了正法的形象,還誤導許多眾生入了邪途,因此罪業極重。這不是他個人修持,而是他誤導眾生、破壞正法的形象,這個罪業使他墮五無間。

 

五無間的第一個無間,是他在這個地方一斷氣,就入無間地獄,當中沒有間隔。《地藏經》上講,普通一般人過世到再去投胎受果報,他還有四十九天。「做七」也是《地藏經》上講的。這四十九天就是個緩衝期間,他有間隔。四十九天,是講大多數的人,也有比四十九天更長的,也有不到四十九天的。但是他都有一個間隔。入無間地獄沒有間隔,這裡一斷氣馬上就入地獄。到達地獄裡面,他是化生。地獄有多大,他就覺得他的身體有多大,跟地獄一樣大。因此地獄裡頭所有那些刑罰一時同受。這些刑罰都是要命的。像刀山、劍樹、油鼎,一下去就死了。地獄有風,死了風一吹又活了;活了再下去。所以真是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一直要受到罪報滿的時候,他才能出來。到什麼時候能滿?那就難說了。《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

 

佛在《楞嚴經》裡面也講得很清楚。《楞嚴經》裡,特別警惕我們千萬不要造地獄的罪業。為什麼?入地獄很容易,出來太難了。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劫才能出得來。一定要小心、要謹慎。

 

『當斯之時,悔復何及』。墮到地獄受這麼多的苦難,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

 

所以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聽到佛的教誨就知道回頭。佛所說的這些話是不是真的?是不是佛用這些來勸我們行善、不要做惡?是不是拿這些地獄果報來嚇唬我們的?如果這樣想法那就錯了。為什麼?

 

佛教化眾生,句句話都是真實的。像《金剛經》所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就是事實是怎樣,佛就說出怎樣。佛也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就把這事實真相完全為我們說出,這叫「如語」。佛教我們不妄語,佛自己怎麼會妄語?我們一定要相信佛的真實語,是句句真實,字字真實。照佛的教誨去奉行,我們才能得真實的利益,才能免除今生後世無窮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