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懺悔品第六)

 

宣化上人主講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日至七月二十七日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懺悔品第六

 

時大師。見廣韶洎四方士庶駢集山中聽法。於是陞座告眾曰。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從遠來一會於此。皆共有緣。今可各各胡跪。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眾胡跪。

 

這個時候,六祖大師在南華寺見廣州和韶關(即曲江),和全國四面八方知識人士和老百姓,紛紛雲集到山中請法。所以就陞上法座,登台說法:各方來的諸善知識,修坐禪的心地法門,要從自性中修起。無論在何時,念念都要存正念,莫存邪念,有正念就是自淨其心了。此法門要你自己修自己行,旁人不能替代,要見自己的法身——即自性,你要見自己心裡的真佛,自己度脫自己,自己守持戒律,這樣才不辜負各位千里迢迢,來到此山。

 

既然大家都從遠方來,聚會在此,我們都是很有緣,都是多生多劫種下善緣,今生才會聚在一起。現你們每個人都胡跪(即右膝著地)。我先傳給你們自性法身五分香,然後再授與無相懺悔,所以你們各各胡跪。

 

師曰。一戒香。即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

 

第一戒香,就是自己心裡沒有一切的是非,沒有一切的善惡,沒有嫉妒心。你欲持戒,就要沒有嫉妒心,沒有貪心、瞋心,沒有劫害,而且沒有土匪打劫害人的事,這就是戒香。

 

第二定香,就是觀看一切善惡境界,心裡不動搖,這就是定香。

 

第三智慧香,即是自己不要障礙自己,不要自己對自己過不去,要常用智慧灼破無明,觀照自性,諸惡不作。可是要廣修眾善,而心不執著。像梁武帝問達摩祖師說:「我造寺、度僧、布施、供養有什麼功德呢?」這就是有所執著,他執著說他有功德。你若做善事,做完要把它忘了,不要說我布施伍佰元、一仟元,而覺得自己功德很大,大得將天都頂破了,幾乎要跑到三十三天上去。你若有這樣的思想,就沒有智慧,這就和梁武帝一樣。對父母師長上輩,必須要恭恭敬敬,體念慈悲下面的人,周濟憐憫孤兒、寡婦等輩。這就是智慧香。

 

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善知識。此香各自內熏。莫向外覓。

 

第四解脫香,就是沒有攀緣心,若有所攀緣,就是沒有放下,總想著這件事,這就是邪念,而不能得到解脫。不思善也不思惡,完全能自在而無所障礙,這就是解脫香。

 

第五是解脫知見香,即不攀緣善也不攀緣惡,但也不可執著到空上而頑守空寂。不可說我就坐在這個地方,什麼也不學,這就空了。其實這是頑空,毫無用處,好像皮球裡也是空,但那個空什麼用也沒有。這個耽空守寂的境界,也就和皮球裡的空一樣。這是頑空,雖一樣是空,但它和虛空的空不同。這表示一個人整天就在那裡死坐,百物不思,什麼也不想,到吃飯時就吃飯,睡覺時睡覺,什

麼也沒有做,白空過光陰,你看這可憐不可憐?

 

應該如何呢?即要廣學多聞。現在我們聽經,學習佛法,廣泛地去多聽多聞。有些人也想學佛法,但又不聽經,也不學佛法,對佛法一竅不通,卻又說都明瞭,這一類就是耽空守寂的人。

 

要識自本心,通達一切的佛理,和光接物。什麼叫和光呢?如這裡有個燈,那裡也有燈,燈都有光,你看有沒有燈和燈打架,或起衝突而說:「你這個光比我亮,不可以的,你快把你的光收回去!」或說:「你這燈光那麼小,可以再亮一點,不然的話,你不可和我在一房裡發光。」沒有的。就是大家在這世界,你行你的道,我行我的道,各行其道而不相妨礙。你不障礙我,我也不障礙你,這就是和光。光就是光明,不能說你的名譽比較高,就要將你打倒,而顯出我有名譽。你行你的事,我行我的事,好像有人嫉妒我,是可以的,但我不嫉妒人。你比我好,我愈歡喜;你愈成功,我愈高興,這樣就是沒有嫉妒心了。有人說:「我和他和光,但他不同我和光。」答:「若你與他和光,就不會知道他不同你和光,你若知他不與你和光,那就表示你還未與他和光。若他不和光是他的事,不要管,只要我與他和光就好了。」

      什麼叫「接物」呢?即接引眾生,接引眾機。你歡喜大乘佛法,我就講大乘佛教;你歡喜小乘佛教,我就講小乘的四諦法;你歡喜行菩薩道,我就講六度萬行;你歡喜辟支佛法,我就講十二因緣。這就是和光接物,應眾生機而說種種法,接引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

 

要能無我無人才能和光接物,你不要說接了一個人就計算自己又度了一個眾生,有很大的功德。不要以為說我現在度三個比丘,二個比丘尼出家,我的功德很大了。一有這種思想,連一微塵的功德都沒有。要怎樣呢?要無人無我,行所無事,乃至度人成佛,也不執著度眾生的功德。所以金剛經上說:「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不要早也念金剛經,晚也念金剛經,念來念去對金剛經的義理都不明瞭,到時還說:「你看我如何如何!」還有個「我」呢!什麼東西都把「我」擺到前邊。那你念什麼金剛經啊!金剛經所闡述的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一切是諸法空相。所以要明白真義,直至菩提。真性不易——真性也不變異,這就叫解脫知見香。連知見都解脫,無所執著,「無人無我觀自在」:誰能無人無我,就是觀自在菩薩。「非空非色見如來」: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色就是有,有色相),不落於空也不落於有,就見到佛了。

 

各位善知識,這五分法身香是在個人法身裡,故應用這種法身香在自性裡邊薰,不要往外馳求。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我現在傅授你們無相懺悔,什麼叫「懺」呢?即懺其前愆,什麼叫「悔」呢?即悔其後罪。懺悔可以滅三世罪,現在世、過去世、未來世的罪都可以滅的。但你要清淨其心而來懺悔,使你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各位善知識,你們跟著我說,同時各自稱法名。」現在六祖大師授這些善男、信女三皈依、懺悔及發四宏誓願。

 

以前的念、現在的念及將來的念,念念不被愚癡所轉,念念都生智慧。從前我所造的惡業愚迷等罪,就是殺盜淫、貪瞋癡等十惡的罪,我要統統悔改,並願其在一剎那間都消滅無餘,從今以後再不造愚迷的罪了。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

 

「憍」就是很驕傲,只知有己而不知有他人,目空一切,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誑」,就是誑妄自大,也可說是打妄語,覺得自己不可一世,全世界我是最第一、偉大的人物,甚至世界各國領袖,都沒有我大,這樣子就叫憍誑。念念不被憍誑染,就是不被它所轉。從前所犯的驕傲誑妄等罪,也都統統懺悔,願其在一剎那間都消滅,再不起來了。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銷滅。永不復起。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

 

前邊是說愚迷、憍誑;現在是懺嫉妒。嫉妒是最壞的東西,人人修道都被嫉妒障住了。看人比我好,就生出嫉妒心;看人比我聰明,就生出嫉妒心;看人學東西比我快,就生出嫉妒心;看人修道打坐,坐得如如不動,也生出一種嫉妒心;看人吃飯吃得多,也生出嫉妒心;看人睡覺睡得多一點,也生出嫉妒心。總之,像人家有自己做不到的就生出嫉妒心,甚至看別人生病生得久,也生出嫉妒心,說為什麼我不生病呢?所以說嫉妒是最壞的東西,故你不要被它所轉。從前所有嫉妒惡業,現統統懺悔,願在一剎那間都消滅殆盡而不再起。各位善知識,以上我所說的就是無相懺悔的法門。

 

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愆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什麼叫懺呢?什麼叫悔呢?「懺」就是改過以前的罪業。從前所作的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全部都懺悔,永不復起,這就叫懺。「悔」,就是悔將來所犯的過錯,從今天開始,所有的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我都明白了,且永遠將其割斷,再不去做錯事了,這就叫悔。總而言之,這就叫懺悔。凡夫因為太愚癡,只知做錯後才知道改過,而不知道要改過自新,以後不要再犯。因為他不悔過,故以前所造的罪也沒有滅,而後邊的過錯又生出來。所以前罪既沒有滅,而後過反繼續增加,那就愈造愈多,愈積愈深,這樣怎能說是懺悔?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

 

各位善知識,你們既知懺悔後,再與你們發四宏誓願。你們每人要正心誠意地聽。(1)自己心裡頭的眾生無邊要發願度。(2)自心煩惱無量要發願斷。(3)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4)自性裡無上佛道,各人皆要發願來成就。各位都是有智慧的人,你們不是發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嗎?怎樣度眾生呢?這不是惠能我來度你們各位眾生,而是自性自度。

 

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自己心裡的眾生,有善、有惡。善的眾生他自己知道求無上道發菩提心,但惡的眾生就要依你來度了。故要發願度自己心裡的眾生。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每人都要迴光返照自己省察一下:我自己心裡頭的眾生度了沒有?我自己的思想是否純正?行為是否高尚?我是不是有嫉妒心、障礙心,和種種無明的心?自己心裡的眾生,本是無量無邊的。現舉出要點:所謂邪迷的眾生,要用正當的智慧來度。要用謙恭真實心來度憍慢誑妄的眾生。要用善心來度不善心的眾生。要用恭敬心來度嫉妒心。若嫉妒此人比我好,就要用恭敬心來化解。惡毒心,舉例來說:就像菩提流支用毒藥毒害菩提達摩,這種狠毒的心。各位聽經要迴光返照,問問自己究竟有沒有這些毛病。經上講度眾生,我心裡是否有這些眾生呢?要是有就要想辦法度。你要不度它就把你拖到地獄去,出不來而受苦無窮。

 

像前邊所說種種的心,這都是眾生,你們各人要把這些眾生度到明白為止,不要明知故犯,這就是真度眾生。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什麼叫自性自度呢?即自己心中的邪見、煩惱、愚癡的眾生,你要用正見教化他們。你有正見了,就用般若的智慧將愚癡、迷妄的眾生打死。有人說:打死眾生不是犯戒嗎?答:這個犯戒一點也不要緊。在不應犯戒時你又不怕犯,在不犯戒時你又說犯戒了——你這種人真難教化!你自己自性裡的壞眾生,應核將其除去。將壞眾生除去,好眾生就安樂了,所以可以殺可以打死它。你們每一個人要自性自度。當邪的眾生來了,應用正的眾生度它。迷的眾生來了,就用悟的眾生度它。愚癡的眾生來了,你就用智慧來度,惡的眾生就用善的眾生來度。像這樣度眾生,才叫真正度眾生呢!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煩惱是沒有窮盡的時候,但你要斷了它,「斷」其實就是變,怎麼變呢?即將煩惱變成菩提,因為煩惱即菩提,若將煩惱斷了,也就斷了菩提,所以不要都斷盡,要留少少。若將煩惱斷盡也就成佛丁,現因不想那麼快成佛,就留頭髮絲那麼細的煩惱,而將其餘的煩惱變成菩提。當菩提多了就可將那小小的煩惱亦變成菩提。什麼叫斷煩惱呢?即用自性真正的智慧,除卻虛妄的思想——妄想,也就是你的邪念、無明。將無明除去,就是斷煩惱。

 

什麼叫「法門無盡誓願學」呢?你應該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常依正法去行,不要行邪法,這就是真正學佛法。若你單學不行,所學佛法很多,但卻不能實際上應用實行,這不是真學佛法。真學者就要去行,好像有些人,來佛教講堂學佛法,在未學之前抽煙、喝酒、吃毒藥,什麼毛病都有,但學佛法後煙也不抽,酒也不喝,肉也不吃,毒藥那更不用講了。並且以前都很懶的,從早睡到晚,沒有事做就睡覺,但現在不是看經,就是打字、聽經、打坐。若不是真學,就不這樣苦幹了。

 

四宏誓願就是菩薩所應該發的願。

 

「常行下心」,就是地藏經上所說,若有國王、宰輔大臣、百官眾,或者長者、居士、婆羅門、剎帝利,遇最貧窮、癃殘瘖啞者,能親手布施,含笑慰喻,歡歡喜喜地來安慰他,令他有快樂的感覺,這種功德就如供養百恆河沙諸佛一樣。所以想要「佛道無上誓願成」,就如萬丈高樓從地起。

 

有某個人回香港後講些很不合邏輯的話,他說:「紐約的摩天樓不是從地建起的,而是在空中打的地基。」他造出這麼一種謠言,只能迷惑一些愚夫愚婦罷了。

 

又有人造出另些謠言說:美國真是美啊!美國的雲彩和中國不同,它是花花綠綠什麼色都有。又說美國的月亮不是圓的而是三角形,美國的太陽是方的。你相信這些話嗎?

 

所以成佛要下心,不要貢高我慢而說你看我如何如何,而要低聲下氣,行於真法,行於正法,行於真正的法,離開迷,離開覺。這個「覺」是指覺官的覺,是惡覺而非正覺。覺有正覺和邪覺之分,邪覺就像有些人,你叫他學正法,他怎樣學也學不會,但一學旁門左道很快就學會了。就拿賭錢來說,他一看就學會了,不用教。這些不正當的很快就學會,這就叫「惡覺」。修道人要離開惡覺。

 

如何知道離開惡覺呢?要常生般若,般若即是智慧,智慧即是明白,明白就是覺。所謂「除真除妄」,這個「真」是指似是而非的真,而不是真真。若將真除去,妄也除去,那就是本來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不是真或妄,因有真就有妄,有妄就有真,若沒有妄也就沒有真了,故真如自性是無妄亦無真。楞嚴經上說:「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就是顯真的,妄和真這兩個都是妄,要知「真真」是沒有對侍的,沒有一個真也沒有一個假。所以這個真要除,妄也要除。所謂:「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真也不立,妄也本空,有和沒有都不要了,這時不空也要空了。你能如此,就可見到自己的佛性。言下佛道自成。常念念要修行,要常修四宏誓願。有願有誓,才能有修有行的。

 

善知識。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

 

      各位聽完四宏誓願了,我再為你們各位授無相的三歸依戒。歸依覺兩足尊。覺就是佛,佛就是覺。何謂兩足尊呢?即是福慧具足圓滿了。

 

歸依正,離欲尊。正也就是法,法也就是正;正法,法正。要歸依真正佛法,不要歸依邪法、天魔外道的法。離欲尊,人人都有一種欲,而這欲真是害死人。人為何不成佛?就因有這欲,有欲就有貪心、瞋心、癡心。而學佛法就要離欲、斷欲去愛,沒有貪欲,所以這叫離欲尊。

 

歸依淨,眾中尊。淨者僧也,僧者淨也。歸依僧,因僧人是清淨福田僧,而清淨就是不染污。真正的修道人要持銀錢戒,身上沒有錢那就是淨,有錢就邋遢不乾淨,故真正修道要和錢離開。但話又說回來,所謂無財不養道,若沒有錢而想修行也不能生存,所以又要有錢。故不要著住到錢,不要一天到晚儘想攀緣,說某人銀行裡有幾百萬,我向他化一筆來造廟、蓋學校、請一部大藏經。這雖都是功德,可是卻忘了這是攀緣,錢是不淨物。

 

講到這兒,想起我在東北,曾有一段時期和錢分家,手不摸錢。為何那時我持銀錢戒呢?因那時我出家的廟上有四、五十個和尚,當我出家時方丈和尚不在廟裡化緣去了,而其他人也不認識我。在廟上出家要做苦行,我做的苦行和你們不同,你們現在是打打字,念念經或者是其他的工作,而我出家的廟是在鄉下的一個大廟,就是掃廟的院子也要一個鐘頭。我在廟上收拾廁所,這是我第一個工作。那種廁所不像你們現代化的廁所,而是毛坑,故要將糞挑到別處,否則是會很香的,而修道人不願意聞香。因為我是初發心,對香塵還沒有斷,所以天天收拾這個工作也不太討厭。除此之外還做掃地和其他種種的事。有時天下雪,我在早上兩點鐘就起床,將路打掃乾淨好讓大眾上殿做早課。這樣過了一時期,方丈和尚回來,一見到我就說:「喔!你來了。」我說:「我來了。」後來方丈和尚和大家開會,要選廟上首座和尚,這是次於方丈和尚的位置,當方丈退位,首座就做方丈和尚。廟裡有很多和尚,他誰也不選,而要選我,問大家的意見如何?大家都反對說:「他剛出家怎可做首座和尚?」方丈和尚說:「那我們到韋陀菩薩前抽籤,將幾個人的名字放在籤筒裡搖。」搖了三次,很奇怪我的名字都跳出來,於是大家也不反對了,因這是韋陀菩薩所安排,所以我就留在廟上做首座。後來方丈和尚又想叫我當家,我一想這個太麻煩了,我就想說我手不拿錢,看這如何能當家。我到什麼地方都不拿錢,以此條件我當這個家就可以。就這樣而持銀錢戒了。當我出去搭火車要買票時,我就在那兒等著,看有熟人來就幫我買票,若沒熟人來我就等著。但是很奇怪,每逢我到火車站等火車,一定有人來問我到什麼地方去,然後買票給我。這是講一個「淨」。你要不拿錢,這是真正淨,若有一分錢也沒有淨。所以歸依淨,就是歸依僧。怎麼說淨就是僧呢?僧就是清淨,僧人是眾人中最尊貴、最高尚的人,所以說眾中尊。

 

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歸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歸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見。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眾中尊。

 

從今天開始,稱「覺」作師父,不再歸依天魔外道,不再做旁門外道的徒眾了。常證明自己有自性三寶。今勸各位善知識,歸依自性佛寶、歸依自性法寶、歸依自性僧寶。佛就是覺,法就是正,僧就是淨。你歸依覺,就不要生邪迷的心,要少欲知足。人不是不吃肉就是少欲,不是多看點經就是少欲,少欲就是要離去淫慾心。在楞嚴經上這樣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淫慾不除而想出三界,那是無有是處。要知足就是沒有貪心,窮死也不貪,餓死也不貪,無論如何困難都不生貪心。不貪財、不貪色、不貪名,這就是兩足尊——福慧具足。自己心歸依正法,念念不要有邪心、邪見。因為沒有邪見的緣故,所以沒有人我的分別、貢高我慢,貪、愛和執著了。你能這樣,這就叫離欲尊,離開一切的欲。

 

自心歸依清淨,則面對一切所有的塵勞——社會上所有的境界,不被流欲所轉,不被社會潮流所腐化。你應教化社會、教化眾生,而不要被眾生教化了。好像以前有人在此學佛法,我看她和男朋友在電話談一個多鐘頭,她說她想度他信佛。我問:「他信什麼的?」她說:「他信天主教。」當時我說:「你不要反被他度而信天主教,那就已經不錯了,你還想度他信佛?你小心一點。」果然沒有多久,她也跑了,不知她是度人了或被人度了。能自性不染著,這就叫眾中尊——眾生中最最尊貴者。因眾生都是染著,若想出乎其類,找乎其萃,與眾不同,就要離欲。能沒有欲念,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真正學佛法。若毛病不去,只會說幾句法,那一點用處都沒有。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憑何所歸。言卻成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心。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如果照此去修行,就是自歸依的道理。但一般凡夫不明白歸依的道理,從早到晚受三歸戒。假設你要說歸依佛,佛在那個地方?若你沒看見佛,你憑著什麼去皈依呢?若你說我見佛了,那你就是打妄語。各位善知識,你們要自己深入觀察,不要錯用心意。華嚴經上說得很明白,要你歸依自己的佛,不是叫你歸依他佛。自性佛本來就有的,可是因沒有善知識指點你,所以不知道。現在你既已歸依,就要歸依自己的佛,不要歸依其他的佛。自己的佛你不歸依,那你要依靠到什麼地方去?你依靠外邊,這都是向外馳求。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自心三寶。內謂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善知識。既歸依自三寶竟。各各志心。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了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現在你自己應該明白,要自己歸依自性三寶——歸依覺、歸依正、歸依淨。歸依覺,就不應該做糊塗事。歸依正,就不應該做邪事。歸依淨,就不應做骯髒的事。內要調伏心性、要覺悟,外敬他人。真正明白佛法的人,不但要對朋友、親戚存恭敬心,就是對不認識的人亦要和藹相待。不可板起臉來,尤其對最不好的人,你應該對他最好,這才是真正學佛人的本色。你說:我對你不好,那我怎沒見到你對我好呢?答:你根本沒有對我不好,那我怎麼對你不好呢!你看這妙不妙。

 

歸依自性三寶後,大家都要有一種誠心。我再為你們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你們能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真真實實見三身佛。你們各人應該覺悟自己的性。現在大家都跟著我說:「於自色身歸依本有的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的報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

 

善知識。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何名清淨法身佛。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惡事即生惡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

 

色身就像房子,不是叫你歸依色身,而要歸依你的自性。向來我所說的三身佛,是在你的性裡邊,不過它暫時住在你的色身罷了!世間所有人都有這三身佛,不過不認識,忘了。因為他自心迷昧,故不見本有的自性,而向外找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和千百億化身佛,而不知本有自身中的三身佛。現在你們聽我講後、,就知道在你們自己本有的色身中能見本性的三身佛。要知這三身佛,是從自性中生出的,而不是從外得來的。

 

什麼叫清淨法身佛呢?即是說一切的世人,他的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所有的萬法,都是從自己本性生出。怎麼說呢?當你想一切惡事的時候,就有一種惡事行為現出。若你心裡思量一切善事,就有善的行為表現出來。所以一切善惡諸法是由你自性中生出來,這就像天常是清朗,日月常是明照。但因為虛空中有浮雲,將太陽光覆蓋,所以就上邊明朗,下邊黑暗。若忽然遇到一股風將雲吹散,使得上下都明徹,那所有萬事萬物都會朗然俱現。人性常浮游,就像天上雲彩似的。

 

善知識。智如曰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你若有智就像有太陽,有慧就像月亮一樣。雖般若智慧常常明照,但若執著外邊的境界,則被妄念的浮雲覆蓋自性,變得愚癡而得不到大智慧。假設你遇到明眼善知識,聽聞真正的法,而把自己的無明煩惱及迷妄除去,則內外明徹猶如琉璃筒一樣,在自性中萬法朗然。你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也就像天空無雲,所以說:「心平百難散,意定萬事吉。」心若平時什麼災難也沒有,意若定時什麼事都吉祥了。又清淨的心現前,就像睛天無雲,所以說:「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又說:「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你妄想心止了,貪念也絕了,這才是真正富貴的人。有貪心的人就是窮人,即使他有些錢,但並不知足,所以就生出貪心來。私慾就是自私和慾念,若能沒有私慾,就是真正的福田,你能這樣就是清淨法身佛了。

 

善知識。自心歸依是歸依自性。是歸依真佛。自歸依者。除卻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常自見己過。不說他人好惡。是自歸依。常須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見性通達更無滯礙,是自歸依。

 

你們各位,自心歸依自性,自己能迴光返照,這是歸依真佛。什麼叫自歸依呢?就是不要自性裡存不正當的心。什麼叫不善心?就是惡心、嫉妒心。切記不要嫉妒他人,為什麼你愚癡呢?就因你生生世世嫉妒人家聰明,所以自己就愚癡了。嫉妒人有才能,所以自己就什麼能力也沒有,就不如人。諂曲心:不要有諂媚彎曲的心。吾我心:即什麼都有個我,吾我都是一種貢高的心。誑妄心:不要有誑妄自大的心。輕人心、慢他心:即輕視他人的心,和驕慢的心。邪見心:即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不往正當的地方想,而想到邪的不正當的地方,貢高心:即總覺得自己比旁人都高都大,這些心都要除掉。及所有一切不善的行為都要捨卻。要常知自己有過錯,不說他人是非善惡,能如此就是自歸依。其次常要存謙下的心,對任何人都要恭敬,這是見性通達無礙,也就是自歸依。

 

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惡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惡。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白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什麼叫圓滿報身佛呢?譬喻說:只要有一盞燈,就能破除一千年的黑暗,只要你有智慧,就可滅除一萬年的愚癡。你不要存一個過去心,過去心不可得,不要回憶過去的事,也不要追將來。將來要怎麼辦?將來你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沒有其他。所以說念念圓明,你要有一種正念,要有圓明燦爛的念、光明磊落的念,不要有邪知邪見、自私自利、嫉妒障礙,就怕旁人比我好。

 

人自性裡雖有善性、惡性,善惡的性是不一樣的。生出善就有善性,生出惡就有惡性。但本來沒有善、沒有惡的性是無二的。這個無二的性就叫做實性,也就是真如自性。就如證道歌上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是法身」。本來實性中,是沒有善也沒有惡,它是純圓獨妙的,圓陀陀、光灼灼。這個就是圓滿報身佛。你自性裡若生出一念惡心,即毒害心,則能滅萬劫的善因。但若自性起一念善,則能滅恆河沙惡。所以說:一念善是成佛之因,一念惡是墮地獄之種。你要成佛或墮地獄,就看你自己生的是什麼心。念念要識自本心,見之本性,不失你自己本來的真念、真性,這就是圓滿報身佛了。

 

何名千百億化身。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惡常行惡道。迴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目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銷滅。

 

圓滿報身,圓滿即是無欠無餘,無得無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男無女,無善無惡,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意也。什麼叫千百億化身呢?怎會一個身而有千百億化身呢?說佛有千百億化身,但這與你和我有什麼關係呢?答:沒有什麼關係。所謂千百億萬化身就是千百億萬的思想、思量。佛的千百億化身,可化身成佛、菩薩、緣覺、聲聞,也可化身為天上的人、人間的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他既無處不現身,所以說有千百億萬化身。這是一種講法。還有另一種講法,即是我有千百億化身,你也有千百億化身。我收了千百億個徒弟,個個徒弟都學師父的修行,如師父日中一食,徒弟也學日中一食,這是我的化身。師父不攀緣,徒弟也不攀緣,所以我也有些化身。總而言之,誰跟你學佛法,將來就是你的化身。現在你是我的化身,將來你也有你的化身,所以你也有千百億化身。總之你有一個好榜樣,別人照著學,這就是你好的化身,若你有一個壞榜樣,像鬼一般,別人若跟你學鬼樣,這就是壞的化身。

 

若什麼也不想,「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不生,本來佛性就現。但你是否能不生呢?你是否能沒有妄想呢?你若能沒有妄想,這就是佛了。但若未達到這境界,就要修行。若不修行則人還是人,狗還是狗。「六根忽動被雲遮」:一動六根、六塵、六識,就是被雲遮起來了。

 

你有思量就有化身,化成什麼?一想惡事,例如用何方法可得名,得利益,或者打劫、放火、殺人這都是惡,這就是地獄。若你思量善事要幫助人,這就是造天堂。

 

你有毒害的心,這就是龍,就是蛇。你若發慈悲的心,這就是菩薩。你有智慧聰明,就向上爬,若你愚癡到極點就往下降,這叫「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自性變化甚多,都是千百億化身。迷人他自己不知道省醒覺悟,故念念都是惡,如神秀大師在當時想盡方法來破壞六祖大師,時時都派人去殺他,這就是常行惡道。你若能迴光返照,生一念善,智慧就生出來了,這就是自性化身佛。

 

法身是自己本有的,只要念念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圓滿報身佛。從報身再有所思量,就有變化身,這就是化身佛了。你應該覺悟自己應該修行,以身作則,而非儘講口頭禪。所謂「說得一丈,不如行一尺。」你們聽我講經不要看我講得好不好,就看我天天有沒有騙你們。自己自性功德能真正明白,這就是真歸依。自己歸依自己,並不是歸依這個身體,否則就是頭上安頭了。這個皮肉是有形有色的色身,而這色身僅是自性的舍宅非主人翁,故不要將這身體認為就是我了。這身體不是你,而是我的。你住在這房子裡,這房子雖然是你的,但不能說這房子就是你。所以歸依並不是歸依自己的色身,而是歸依自性。若識得自性佛,就是具足三身佛了。六祖大師說:我有一首無相頌,若你們大家能念熟並背出來,當我說完了就能令你們從無量劫、無始劫、多生多劫到現在所積劫的迷罪,即刻就消滅無餘。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    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    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    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    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    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    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    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    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自性    虔誠合掌至心求

 

「迷人修福不修道」:修福德而不修行。好像我們現在舉行暑假班,人人都不怕苦不怕難,不怕腿痛不怕腰痠,就是全身痛亦不怕,豁出命來也要修行,這種志願真是難得,令我很高興。「只言修福便是道」:好像梁武帝說:你看我度僧、造廟、布施,這種功德有多大啊!恐怕比釋迦牟尼佛都大。「布施供養福無邊」:不錯,布施供養是求福。「心中三惡元來造」:心中三惡即貪、瞋、癡三毒。只知修福不知修慧,就愚癡到這程度,連吃東西都放不下,而反說要行苦行,你想這可憐否?

 

修福來抵消罪過,那是不可能的。現在種福將來會得福,但是它不能消去罪。你一定要自己的心裡除去罪緣——嫉妒、障礙、貪心、瞋心、吾我貢高心、諂曲心、毒害心、邪心、不善心。你說這怎麼可以啊!他們都是我的老朋友,經幾千萬個大劫,跟著我這麼久,我怎能將它們捨了?如果不捨?就陪著它下地獄去,沒有旁的方法。

 

你們各自要在心中生出懺悔心。你忽然了悟大乘佛法而真正懺悔,並且除去邪心而行正大光明的路,那就沒有罪了。

 

學道的人要常迴光返照,問問自己做了些什麼事,是做人事?是做鬼事?或是做畜生事?你做了什麼事就是什麼,你做佛事就是佛,做人事就是人。什麼是佛事?即慈悲喜捨。對人人都慈悲,這是真慈悲,非假慈悲,不是慈悲裡還摻雜貪心,企圖拋磚引玉。學道要常迴光返照,問問自己是存什麼心?是魔王心還是佛心?是自私自利的心還是大公無私的心?你能大公無私,那就和諸佛同樣。但要做佛事才可成佛,儘做些鬼事,怎能成佛呢?祖師菩提達摩就單單傳這法門啊!普願一切的人都見佛性,同成佛道。

 

你要想將來得覓法身,就要離一切的法相,不要執著而生嫉妒障礙、無明煩惱,而覺得自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要離一切相——沒有法執和我執,洗心滌濾。要努力用功,不要偷懶,要勇猛精進,不要悠悠然說等一等再翻譯,或明天再打字,什麼都等一等,等到死就由不得你了。「後念忽絕」,就是死的時候,等到後念斷的時候,一世就完了。這時名也沒有,利也沒有,什麼東西都要放下。你若明白大乘見性的法門,要很虔誠恭敬合掌求無上道。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珍重好去。一眾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我相信六祖大師也是很會說的,所以說出一部壇經。若不會說,什麼經也不會有的。六祖大師接著說:「各位都是聰明、有善根的人啊!你們和我在多生多劫都是有善緣的,所以大家都能聚到一起。」而那時沒有外國人,統統是中國人。我現在遇到你們都是西方人,那更有緣了。

 

你們必須將「無相頌」背出來,並依此修行。你一誦就明白,如你能明白「除邪行正即無罪」,這就是除邪,這就是行正,那你罪業就滅了。你若明心見性明白偈頌,雖離我一千里,就好像在我身邊一樣。而我的徒弟若明白我所說的經我所說的道理,而不到處攀緣,嫉妒障礙,那就沒有白學道。若你不明白這偈頌,即使面對著我,也像離我一千里。你們若相信我,就像面對我一樣;若不相信我,就像離一千里。若你相信我,即使離一千里,也像面對我一樣。

 

問:你是不是要叫人相信你呢?

 

答:我不喜歡人相信我,為什麼呢?你為什麼要相信我呢?相信你自己比相信我更好。因為你行道是你自己行,而不是替我行。修行是你自己修,而不是替我修行。吃飯是你自己飽,不是你吃飯我飽,我現在不過給你們講方法而已。

 

你們要是遠來到我這兒,不明白偈頌就像離我千里遠一樣。所以你們大家要珍重,自己要看重自己,不要看輕自己說我也不修行。好像一隻狗一樣,不要把自己看成一隻狗,要看成一個人。珍重好去,到好的地方去,不要到壞的地方。大家聞法,都開悟了。但是只有我沒開悟,所以到現在還陪著你們。大家聽後都很高興而遵奉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