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十四講講記

(第三講)

 

淨空法師講述

邱淑貞記錄

 

第三講  消除幾種誤會

 

 

 

 

 

 

 

 

凡是誤會都是學佛的障礙,這裡面略舉的幾種,範圍非常廣大,而且很普遍。誤會不消除,不但信心不能建立,對於修學必定也是茫然而無所適從,所以必須將它消除。李老師當年編這個教材的時候,這幾種誤會是最普遍的,二十年後的今天,這些誤會依然存在。

 

甲、誤會

 

首先要解釋,什麼是誤會?第一種是「我假理想」,就是個人的假想、想像,以為是某一種情況,這是不可靠的。佛在經典裡告訴我們,沒有證到阿羅漢之前,決定不能相信自己的理想,為什麼?都是妄想。理想應該是有道理的、如理的;上面有一個「假」字,假理想,不是真理想。真的理想,那就好了,是正知正見;就怕把妄想當作理想,這是誤會。第二種是「聽信妄談」,這是誤會的來源,道聽途說,現在也非常普遍。真正的佛法是什麼樣子?不知道。憑自己的想像是想不出來的。

 

下面用比喻來說明。「未見而言」,這個不可靠,這就是我假理想。「見蛇為龍」,這是誤會,發生錯覺。「未究其理」,對這個理沒有深入究竟,只走粗粗的淺嘗,就以為是如是。這三類「自非其真」。佛法許可你研究,希望你研究,佛法不怕懷疑、不怕問,要破疑開悟。可是問,要問明白人,如果問的那個人也是未見而言,或者未究其理,那就糟糕,你要是聽信他的話,誤會就更深。現在佛教出的書、雜誌,可以說太多太多,當然有些可以看,有些看了會增長你的誤會,這都是要注意的。正是《楞嚴經》上所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一般人無法辨別,以致產生許多誤會。

 

丙、迷信屬他

 

佛法不迷信,佛法是正信。「迷信屬他」,他迷佛不迷,這是說佛以外都是迷信。什麼是迷信?第一、「無謂有」:本來沒有的事情,他以為有,這是迷信。如「渴鹿陽焰」,陽焰是地上的一種氣,遠看好像是水一樣,大陸中原地帶常見的現象;鹿是畜生,牠沒有知識,口渴了想喝水,看到陽焰以為是水,陽焰就在牠面前不多遠,可是走到前面,還在前面,永遠也找不到水。根本沒有水,牠誤會以為有水。這是迷信,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第二、「有謂無」:確實是有,但是他認為沒有。「近視斥星」,這是比喻。近視的人沒見過天上的星星,天上有星星,他因為近視看不到。看到太陽,他承認有;月亮在滿月的時候,那個光也不小,大概是有;星星沒有,他沒見到。確實有的,他不相信,他說沒有,這也是一種迷信。第三、「偏陋執」:偏是偏見,陋執是執著;偏見的固執。往往見事情只見一邊,見事、見理都不圓滿,他堅固執著一端,這也是迷信。舉個比喻,「轎付前價」。從前有錢的人出門坐轎子,轎子是兩個人抬的,抬到目的地,他付錢給前面的人,後頭的人來問他要錢,他不給,他說:「我只看到他抬我,沒有看到你。」這就是固執,他沒有看到後面抬轎的人,他就不給他錢。這是舉比喻來說,這些都是迷信。

 

從前編這個表的時候,是破除迷信,消除對於佛法這種誤會,是勸我們學佛。現在我在此地講,意思跟以前不一樣。現在你們入門了,進到佛門來,還有迷信;這個迷信若不破除,對於你修學是一大障礙,這個迷信的破除,比已往那個迷信破除更難。真如本性真有,一切萬法當體皆空,你不能認識清楚,迷信!你把這一切事相都認為是有,在這裡面起心動念、得失取捨,都是迷信。還有一種執著,修學先入為主造成了成見,這就是偏陋執。法門無量無邊,我們以什麼樣的慧眼去選擇,使我們這一生短短幾十年真正有成就?那是要正信,迷信是做不到的。迷信的人縱然學佛,一生往往空過。李老師說:台中蓮社蓮友二十萬人,真正能往生恐怕三、四個而已,不容易!原因在哪裡?迷信,不是正信。

 

「正信屬佛」。佛經是世尊從真如本性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不是從心意識裡流出來的,所以完全是現量的境界。底下講:「現量」、「比量」、「聖言量」,這是講佛說法的善巧。其實佛的境界,完全是現量,沒有比量;菩薩以下的說法就要用三量。而菩薩當中,見了性的菩薩,大多數也是現量;沒有見性的菩薩,尤其是像我們現在在凡夫位,我們看佛法、討論佛法,是要根據這三個條件。「現量」是眼前的事實道理,大家都承認的,為一般人公認的。「比量」是正確的推理,也能夠為大家所公認的;例如見煙知火,推理得之。「聖言量」:這個理太高深了,不是現前境界,也沒有辦法用比量來推測,那只有引用佛菩薩的教誡;佛菩薩是聖人,不會妄語、不會欺騙我們,所以我們相信佛菩薩的聖言。

 

可是這三量,一定要有理智加以辨別。無論在中國、在外國,我常常聽說,某個人是阿彌陀佛化身來的,某個人是釋迦牟尼佛化身來的,又是這個菩薩、那個菩薩,好多好多!你一聽,趕快去親近他。給諸位說,這決定是胡造謠言,騙那些愚痴、沒有知識、迷信的人。你要是跟他去,就是愚痴、無知、迷信的人。佛菩薩會不會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會。經典上說得很清楚,佛菩薩到這個世間來,絕對不會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馬上就走。中國古代有很多例子,身分一露,馬上就走,那是真的;他要是不走,決定是假的不是真的。

 

以前章嘉大師告訴我,滿清亡國就是亡在扶鸞,因為慈禧太后與王公大臣都相信這一套,國家大策誰也不敢拿主意,怎麼辦?扶鸞,完全聽命於鬼神,所以滿清亡國。《左傳》云:「國將亡,聽於神;國將興,聽於民。」聽命於鬼神、妖魔鬼怪,國家將亡;如呆能聽老百姓的意見,這個國家一定興旺。

 

學佛的人怎麼可以聽信鬼神?佛是教我們信自己的自性。佛教導我們修自己的清淨心,三皈依—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修這個才能成就。佛來了,我給他磕頭作揖,求他賜予我什麼,都是假的。他給你摩個頂,你就開智慧?我不相信!假如他摩個頂就開智慧,佛大慈大悲,一天到晚伸出千手摩一下大家的頭頂,不都開智慧了,你還要修個什麼?不要修了!迷信,千萬不要被人騙了。佛法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智的,不是迷惑顛倒的。經典裡面佛摩頂表示一種安慰、親切的意思,大人對小孩摩頂表示愛護,千萬不要搞錯。

 

佛門裡確實存在嚴重的迷信,尤其是密宗這些神咒。神咒在從前是非常靈驗,呼風喚雨,役使鬼神,《高僧傳》裡記載這些神僧確實有這個能力。我學佛這麼多年,我不念咒,我懷疑念咒不靈。咒是佛菩薩或鬼神的言語,必須要口傳;把它翻成中國字,照這個字去念,他聽不懂,我不相信他能聽懂。你不懂,他也不懂,白念了。西藏喇嘛來傳授,靠得住嗎?我不相信,因為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現在三千年,三千年來一個傳一個,音早就變了,而且每一個人還帶著地方的方言,所以傳到三千年後的今天,我不相信這個咒子會靈驗。這些東西很迷人的,因為人都好奇,都喜歡自己有點神通,別人所沒有的,去學。李老師過去在大陸上,也像你們一樣很好奇,他學東西認真,修學的態度確實是令人敬佩。他告訴我,他學了二百多個咒,而且都是跟西藏、西康這些活佛大喇嘛學的,學了八年,因為不靈,放棄了。有一次他在講堂跟我們講,他在密法裡學過隱身咒,這咒一念別人就看不見。他把這個咒子一念,看見沒有?我們都看見他了。不行!這太難了。以後他遇到印光法師,跟印光法師學念佛法門;他今天得成就,是從念佛法門成就的。他學過八年的密不靈,參過八年的禪沒有得定,所以他說:走了好多冤枉路!

 

佛陀教我們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經典。「依義不依語」,不執著言說、文字,要體會經典裡所講的道理。「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與真如本性相應的是了義;講世間禍福吉凶的是不了義,那是小道,沒有辦法超越生死輪迴,只能得一點人天福報。「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理智,識是感情,要理智不要依感情,這非常重要。

 

丁、消極兩屬

 

有人說學佛是消極,李老師告訴我們:消極彼此都有,他說我們消極,他自己又何嘗積極?

 

「善消極屬於他」,那些人說學佛的人消極,他自己對於善事不肯做,不肯做就是消極。「進德修業,濟困扶危,為眾犧牲」,這都是好事,他不肯做,可見得他消極。「惡消極屬於佛」,學佛的人也消極,哪些地方消極?「縱慾享受,營私害公,爭名奪利」,學佛人都不要,這消極。他看到我們這一些方面是消極,好像在社會上沒有進取心,不跟人爭名奪利。「惡積極屬於他」:「身殺盜淫」,「口四種惡」就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瞋痴」,這是十惡業。世問人積極在造,這是惡的積極。

 

「善積極屬於佛」—「離欲出家,莊嚴地獄,不捨一人,帶果行因」,這是積極到極處。「離欲出家」,我們看到這一條,學佛要不要出家?學佛一定要出家,不出家決定不行;家是累贅,是煩惱的根源。可是這個家,不是家庭之家,那個家出了沒用處;你出了自己的家,到寺廟變成大家,小家換成大家,更糟糕了!出什麼家?出五欲之家—財、色、名、食、睡,離開五欲就是出家;出三界之家,出生死之家。

 

出家有四種。一、「身在家心出家」:大乘菩薩居士是心出身不出。你現在有家庭,身在家庭,心超越了,這是真出家。二、「身出心不出」:如果身出家,住在寺廟裡,心還是貪圖世間名聞利養,那就糟糕了。三、「身心俱出」:就是我們現在講出家人,這是非常難得。可是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決不是說剃了頭、受了戒,就是出家;家是出了沒錯,出了家以後多半都入了魔王的圈套。出了家之後很容易墮地獄,為什麼?出家之後,把佛教的形象敗壞,這個罪多大,不得了!出家眾是代表佛陀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代佛住持佛法,教化眾生,如果沒有把這個責任肩負起,沒有把這個事情做好,護法神不會饒恕你。出家好不好?當然好。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把這個責任真正肩負起來,盡心盡力去做,福報非常之大,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如果沒做好,就非常的麻煩,罪過無量無邊。因此,出家這個事情不能勸,真正明理之後,他自己發心。四、「身心俱不出家」。

 

從前出家不像現在這麼容易,以前是經過帝王的考試。出家除了要考進士課程之外,還要考三藏經典,所以出家人為社會大眾所尊敬。考試及格,皇帝發給文憑准許你出家,這文憑就是「度牒」。皇帝發度牒給你,就是承認你有資格做他的老師、有資格做全國老百姓的老師,所以度牒決不是輕易發的。從前出家人有這麼高的素質,才能夠將如來正法流傳到今天。所以一定要曉得出家的意義,真正發心出家弘法利生,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莊嚴地獄」:地獄是沒人願意去的,菩薩願意去。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入地獄救度那些苦難的眾生。到地獄裡面說法度眾生,這是莊嚴地獄。「不捨一人」:一個人發心,度你一個,多人發心,度多人,一個人都不捨棄。「帶果行因」:這就是倒駕慈航。他圓滿菩提成了佛,退居到菩薩地位上,還是念念不捨眾生。因就是菩薩道,從如來果位上,再退回菩薩地位來教化眾生。像我們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他早就成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是等覺菩薩的地位,在華嚴會上他是第七迴向的地位,在楞嚴會上他是圓教初住的地位,這都是帶果行因。肯貶低自己的地位來幫助眾生,這是積極。

 

戊、他尚神權

 

神權在佛法裡決定沒有。佛法相信有神,譬如此地講的天帝、神鬼,佛法相信祂確實有。可是祂也是凡夫,祂的福報比人大,也有一點小神通,不足以信畏。所以佛法對鬼神,跟孔子一樣,敬而遠之。我們對祂尊敬,可不能學祂,學祂就錯誤。一般宗教認為「天帝」是「造物主」。前天,有兩位美國人提到上帝是造物主,問我看法如何?我說我同意,上帝這個造物主造天堂就像華盛頓造美國,像孫中山先生造中華民國,這個意思、這個看法就對了。如果你說這一切萬物都是祂一個一個做出來的,那祂太無聊了,做出這個幹什麼?做出之後又不聽話,又要背叛祂,那祂就太顛倒了。所以造物主這個概念要搞清楚。真正造物,佛法講是「心」,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就好像我們作夢,夢中境界是我們心造的。宇宙森羅萬象、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我們真如本性變現之物。天主教這些年來開放,現在他們講上帝意思不一樣了,他說上帝就是佛教講的真如本性。這就是盡量吸收佛教的教義,改變他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教義;因為科學越發達,它的教義有很多的困難。

 

「神鬼司賞罰」:像我們講十殿閻王,他是不是真管?也得有因緣。譬如刑警隊管懲罰,你不犯罪,他不敢加給你刑罰,要犯罪他才能判你罪。由此可知,善惡還是自己做的,他在當中得其便,他有這個權勢;你做善,他賞你;你造惡,他懲罰你;你善惡都不做,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神」是鬼道裡面的官吏而已,城隍是鬼道裡的縣市長,土地公就是鬼道裡的鄉鎮長、鄰里長,就是這一類的,管的是鬼,是鬼裡面有福德、有地位的,他退休後跟普通的鬼沒有兩樣。所以對鬼神決定不能迷信。「偽教」:像過去白蓮教之類,不是正統的宗教,假借神仙這些名義駕乩扶鸞。這都是崇尚神權,一切聽命於神。受這些鬼神擺布,這是愚痴。

 

他尚神權,佛法與這個恰恰相反,「佛尚自權」。底下是簡單說明,「萬法心造,自轉因果,唯我獨尊」。釋迦牟尼佛出生時所示現的相,「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有些外教的人看到這一段經文很不舒服,他說佛教未免太自尊自大,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那其餘的人都瞧不起了?這是莫大的誤會。這個「我」不是指我這個人身,這個我是指自性,指真如本性。這個我是講真我不是假我,是指大我不是指小我,小我有什麼好尊貴的?這是一定要搞清楚。唯有真性獨尊,因為真性能現萬法。在唯識裡面排在第一位,唯我獨尊的是第八識,因為第八識以下都是第八識變的,第八識是能變,其餘是所變,能變是尊;可是第八識比起真如本性,那又要差一截。真性才是真我,才是真正的獨尊。

 

己、忽略現實屬他

 

「忽略現實屬他」:佛法是最講現實,絕對不會忽略現實。底下有幾個比喻。現實,一個是「所求」,一個是「所得」。所求的,舉了個比喻,「刀頭舐蜜」;蜂蜜是甜的,但是這個蜜是塗在刀刃上,你要是舌頭去舐,甜味是嘗到,可是舌頭也去了一半。這是忽略現實。所得的,是「昧機畏果」,昧著良心得到以上所求的,可是心不安,怕果報。底下一個假設的比喻,「火烘牡丹」。牡丹花開得很美,稱為富貴花,火烘牡丹,確實有這個事情。唐朝武則天時代,有一些人想討好皇帝,把牡丹放到溫室培養,牡丹開花大概是在三月間,如果正月初一就能看到牡丹花這是吉事;他們就用人工的方法培養,使它在正月開花。但是這個花只開一次,如果讓它自然生長,年年都開花;人工的方法逼它提前開花,它只開一次,以後不會再開花。這是忽略現實。

 

「始終真樂屬佛」:「四正勤法」,是最講求現實的;正是正當,勤是精進。已經有的惡,從今天起把它斷掉;還沒有起的惡念,決定不起;已經行的善,要讓這個善增長;沒有行的善,要趕快發心去修;這是四正勤。「知果畏因」:對於因緣果報的道理,認識得很清楚、很透徹,所以他造因非常謹慎。「六根清淨」,一塵不染,身心充滿種種功德、法喜,這是真樂,這才是現實。怎麼可以說學佛的人忽略現實呢?

 

庚、不合科學屬他

 

「不合科學屬他」,這裡提出幾個問題。「人生何為」: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答不上來,這是迷惑。「宇宙何關」:宇宙、社會、一切人事,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有人說沒有關係,說有關也是說得不懇切,這就是「顛倒」,不得事實。「佛學為何」:佛學是什麼?他「未見」,不明瞭佛學是什麼。每一個問題有正確的答案,這是科學。「統系屬佛」:統系就是科學的精神,佛法是有系統的學術。底下也正是解答這三個問題。

 

「人生酬業」:這個答案非常正確。你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你過去世造業,這個時候來酬償業報。佛經裡說,子女跟父母是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因緣不會來。人與人之間也是這四樁事情,看到那個人不順眼,那是報怨;看到那個人很喜歡,這是報恩。這裡頭也有討債、還債的,都有這些關係,比較少;父母兄弟一家人,債務就比較多一點,麻煩一點。所以,人生就是為了這事情來的。這是認識人生。

 

「真妄覺迷」:這是講認識宇宙。真的是本性,妄的是現象。你要是覺悟,就是真的不變隨緣,這就是佛,他不變,能一切隨緣,自在!這是覺悟到真的,我們講無上正等正覺。菩薩雖然覺,妄沒斷;菩薩稱為「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他情沒斷。菩薩隨緣不變,菩薩在隨緣當中學不變,隨緣當中學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所以佛、菩薩是覺,凡夫跟羅漢是迷。阿羅漢對於妄相不迷,他真性迷,所以阿羅漢沒見性;他的態度是不變不隨緣,阿羅漢住在第九定中,大定當中,他不隨緣、不度眾生。凡夫真妄皆迷,隨緣隨著變。我用不變隨緣這四句來解釋真妄覺迷,諸位要細細體會。

 

佛學為何?「萬法歸一」,這是真理所歸。這個一不是數字。迷人看到這個一,還要問一下「一歸何處」?覺悟的人看到這個一,什麼都沒有,立即銷融,就會歸自性;一就是自性,就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用心思惟想像。如果你還有一個「一」的概念,沒有見性,因為那個一就是障礙,這個念頭就是無明、就是障礙。

 

許許多多的誤會必須排除,尤其在現前這個世間,奇奇怪怪的說法太多,我們要小心要謹慎。學佛最好是親近一個善知識,不要找太多,親近多了增長知見、增加疑惑,不能夠堅定信心。古人的好處,他只親近一個老師,他只走動一個道場,他什麼都一,一就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