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

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德風華雨第二十)

 

淨空法師講述

 

德風華雨第二十

 

其佛國土。每於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

 

『每於食時』是比喻一定的時候。譬如我們這個世間,早晨、中午、晚上,吃飯有一定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吃飯的時候。用這比喻在一定的時候。我們這裡有年、月、日、時,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這些分別。那個世界一片光明,沒有夜晚。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也沒有時辰。這是極樂世界特別殊勝之處。

 

每隔一段時期,就會有一次『德風華雨』。當然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在一定的時候,佛來說法,提醒大眾,這是「六塵說法」。這一段經文具足六塵說法,實在是無比的奇妙,也是佛陀大慈大悲,警策大眾,精進不懈。所以,在一定的時候,自自然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微風吹動,羅網上繫有寶鈴,寶樹的枝葉花果都是眾寶所成;微風吹起,就像風鈴一樣,發出的音聲即是最美妙的交響樂曲,非常好聽。

 

出微妙音。

 

不但音聲美妙,還能說法。想聽什麼法,就說什麼法。

 

演說苦空。無常。無我。

 

這三句是比喻小乘法。是小乘根性的人喜歡聽的法門。

 

諸波羅蜜。

 

是大乘菩薩法。由此可知,你是什麼樣的根性,喜歡修學那個法門,樂聲之中,就為你廣宣演說。

 

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寶樹、羅網,不但有光、有色、有音聲,還有香。寶香使人聞了之后心開意解、斷煩惱、破無明、除習氣,有這樣的功德。我們世間的香,可以避邪,可以除疾病,特別是某些傳染病,好香能治。但是世間香不能說法,不能幫助我們斷煩惱,除習氣。西方世界的寶香是從性德流露出來的,是稱性功德,能幫助人明心見性。

 

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這一句說明「風」之妙「觸」。風吹在身上,身體接觸時非常舒適,『安和調適』。這個世間,微風吹動,我們接觸感到「安和」,而沒有「調適」。「調適」是能調伏我們的煩惱、習氣。西方極樂世界的風觸身,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它所達到的境界,就像『比丘得滅盡定』。

 

「比丘得滅盡定」就是證阿羅漢果,比喻見思煩惱斷了。「比丘」是出家人。出家人修行,見思煩惱斷了,證阿羅漢果。那種快樂,我們也想像不到。沒有入此境界,怎麼想也想不出來。但是佛在經上講,色界天人「禪悅為食」。在禪定中得的快樂,不是欲界想像得到的。我們欲界五欲之樂,比不上禪定之樂。禪定如果不快樂,不會有人修學。為什麼不去享受五欲之樂?因為禪定之樂,決定超過五欲之樂,是不能為比的。修到第九定,見思煩惱斷盡,這時的禪定之樂,決不是四禪八定可以相比的。這是以「九次第定」所得的快樂,喻極樂天人的樂受。

 

復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綿。足履其上。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復如初。

 

這一段是講雨花功德。西方世界寶樹上的花不生不滅,人是無量壽,一切萬物也是無量壽。這些天雨妙花,是極樂世界空中的莊嚴。我們這個世間,空中落灰塵;西方極樂世界空中落寶華。寶華落在地面上,有種種光色。花的顏色不一樣,光彩也不一樣,落在地面上就鋪成花毯,像地毯一樣。不需要設計,自自然然落下來,就變成非常美的圖案。『隨色次第,而不雜亂』,鋪成圖案,美不勝收。

 

雖然質地是七寶,但是非常柔軟。我們世間的七寶皆有相當的硬度,作用也就有限度;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柔軟,所以用途非常廣泛。

 

『柔軟光潔』,光明清潔。『如兜羅綿』。「兜羅」是印度話,古時譯為「柳絮」,是很柔軟的。在中國常常拿它做枕頭,有些像棉花,比喻其柔軟就像柳絮一樣。柳絮比棉花還要軟,腳踏在上面有彈性。『沒深四指』,有這樣的彈性。當腳舉起來,它又恢復原狀。這是空中莊嚴、地面莊嚴,這裡講得詳細。《阿彌陀經》上沒有說得這麼詳細,只講到「黃金為地」。「地」是道路。道路是黃金鋪的。地面上還有花毯,寶華自自然然鋪成花毯,還常常更換,美不勝視!

 

過食時后。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復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六反」也是以此世法比喻。古印度把一天分成六個時辰:晝三時、夜三時。「食時」是一天三餐時刻,所以在此並不是指時辰,而是說有一定的時候。大概每隔四、五個小時,就有一次空中雨花;前次落下的花,此時自然消失。每隔幾小時,又有一次空中的莊嚴。雖然是寶華,但非常柔軟。我們想一想,假如在路上走的時候,這種花會不會落在頭頂上,會不會落在衣服上,會不會沾上衣服?都不會,絕不沾身!跟這個世間不一樣。這個世間,有時候下冰雹,大的有蘋果那麼大,汽車的玻璃都被它砸破。很可怕!沒想到這麼熱的天,也下那麼大的冰雹,這在西方極樂世界是決定聽不到的。

 

從第十四品一直到二十品,都是說「六塵說法」,具體說明西方世界依正莊嚴,超勝他方諸佛剎土不可思議之處。這樣的境界,如果不是佛為我們說明,想想我們這個世間,無論中國、外國,寫小說、編故事的,有沒有編得這麼圓滿?中國小說裡講些希奇古怪的事,無過於《西遊記》。《西遊記》跟《無量壽經》比一比,差遠了!小巫見大巫,不相類也。

 

有些教授(是我遇見過的)偶爾也看看佛經,跟我談起佛法,他們對釋迦牟尼佛的評語是「釋迦牟尼佛很會說大話,很會編故事」。他也很佩服,因為他說不過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佛看成文學家。像這些狀況,都是實實在在,釋迦牟尼佛親見親聞。不但世尊親見親聞,在本經裡阿難見到,彌勒見到,以及當時與會的同學兩萬多人,個個都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韋提希夫人因為家庭變故,遭難之后,對於這個世間意冷心灰,向釋迦牟尼佛求救,有沒有好的地方?她願意往生,不願意住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以神力,將十方諸佛剎土都展現在她的面前。她看了之后,選擇西方極樂世界。不但韋提希夫人見到,同時與夫人在一起的五百宮女也都見到。那裡是釋迦牟尼佛編的故事?怎麼可以說釋迦牟尼佛說大話?世間人沒有智慧,愚癡,正如經上講的「少善根福德」,對於佛祖、聖賢的教誨,不能接受,不能深信。在現前社會,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人。遇到這些人,不要跟他爭論,「合掌令歡喜」,因為講不通。他有他的分別、執著、所知障,我們應當要曉得。

 

經典裡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句句都真實,沒有一個字是妄言。要相信佛在《金剛經》上講的,「如來是真語者」,真就是不假;「實語者」,實就是不虛;「如語者」,如就是講得恰到好處,沒有增加一點,也沒有減少一點,完全與事實相符。

 

當然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說之不盡,不過是略舉幾樁與這個世界生活比較接近一點的,說了我們能理解。我們這個世間所沒有的莊嚴,佛都不說,說了也不懂。我們無法想像得到的,佛都省略了。所以,一切佛說法都是略說,佛不妄語,也不誇張。什麼人相信,這個人就有福。真正有福,能相信、能發願、能念佛求生淨土;西方世界依正莊嚴在我們這一生中,不久能享受得到。可見佛的教訓,對我們有真實的利益。他說的,我們都可以得到。佛的恩德太大了!我們只有真正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報佛恩」;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佛的恩德是無法報答的。